摘要: 法律的效力,就其本质而言不是法律的拘束力,而是法律成其为法律的资格。因此严格和正确意义上的法律效力和实效的关系,并非指法律的拘束力与其实效的关系,而是指一条规则是否具有法律的资格或身份与它是否得到实际遵守之间的关系问题。就此而言,一条法律是否具有效力取决于它所属的那个整体法律制度是否具有实效,即整体意义的法律实效是法律效力的基础和前提。但另一方面,一条法律在具体层面是否具有实效,则不影响它的法律资格,即具体意义的法律实效则与它的效力互不相干。
中图分类号:
〔1〕〔2〕〔4〕〔5〕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第42、128、135、135页. 〔3〕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第104页. |
[1] | 张尤佳.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环境有效治理的法律考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94-98. |
[2] | 孙叶萌,侯粲然.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动机的实证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09-117. |
[3] | . 正义规则在公共生活中的确立——对休谟正义理论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8-32. |
[4] | . 社会矛盾的法治化探讨——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社会管理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99-101. |
[5] | 于德江, 王利民. 论法治的根本是精神[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92-98. |
[6] | 高志明. 法律的人文关怀与法制的现代化——一种人文主义的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74-77. |
[7] | 张铁力. 论市场经济与法律实施[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1): 67-68. |
[8] | 王利民. 论私法与法治社会[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48-51. |
[9] | 张虹. 论法律推理中的不确定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52-55. |
[10] | 管人庆. 论网络政治表达权的法律保障机制——以匿名权为核心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49-52. |
[11] | 陈冬春. 从引注看民间法研究的新趋势及科际整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86-89. |
[12] | 李琳. 中俄传统婚姻法文化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95-100. |
[13] | 蒋德海. 文化中的法治要素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101-1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