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5 ›› Issue (1): 124-130.

• 近现代史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民国初年的选举法

熊秋良   

  1. 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 收稿日期:2004-09-03 出版日期:2005-01-15 发布日期:2018-10-23
  • 作者简介:熊秋良(1970-),女,湖南汨罗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
  • 基金资助:
    江苏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038JA81002)

  • Received:2004-09-03 Online:2005-01-15 Published:2018-10-23

摘要: 两晋时期,宗室官员对当时的政治影响深刻,而其佐官、属吏同样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一政治群体的兴衰演变历程鲜明地体现了两晋时期政治发展的大势与特点。西晋时期是门阀贵族专政的时代,西晋宗室官员的佐官一般由朝廷任命,宗室官员作为府主对其人选有一定的建议权和推荐权,而属吏则由府主自行辟除,朝廷不加干涉。宗室官员一般都极力延揽名望之士以为佐官、属吏,藉此提高自己的政治声望和地位,在朝廷政争之中,这也往往成为扩大政治势力的一种手段。而朝廷为崇重宗室官员,一般通过增加其佐官、属吏员数的方式以示恩宠,并藉此强化宗室官员藩屏中央、镇静地方的作用。东晋时期,政局变为庶族地主专政的时代。虽然东晋宗室官员的佐官、属吏在任用方式、人选、数量上与西晋差异不大,但由于宗室官员权力受限,政治地位下降,东晋大部分时间内宗室官员佐官、属吏制度的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

关键词: 选举法, 选举原则, 法理缺陷

中图分类号: 

  • K258

〔1〕郭艳梅,黄永俊.西方现代选举制度原则与功能论析〔J〕.东北师大学报,1998,(4).<br /> 〔2〕〔3〕〔7〕〔8〕〔14〕〔15〕〔16〕〔19〕周康燮.中华民国史事日志(一)〔M〕.香港:大东图书公司,1981.55,84,89,54,50,55,171,52.<br /> 〔4〕〔10〕中华民国史事纪要:1912-09-04〔M〕.4〕〔10〕中华民国史事纪要:1912-09-04〔M〕.台湾: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1972.226,225.<br /> 〔5〕〔6〕白纲,赵寿星.选举与治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07,210.<br /> 〔9〕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N〕.政府公报,1912-08-11.<br /> 〔11〕雷兢璇.选举制度概论〔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85.72-73.<br /> 〔12〕〔13〕《法学词典》编辑委员会.法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344,258.<br /> 〔17〕李新,李宗一.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第一卷(下)〔M〕.北京:中华书局,1987.478.<br /> 〔18〕李新,李宗一.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第一卷(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7.173.<br /> 〔20〕参议院咨大总统请将解释众议院选举法第四条各款转饬遵照文〔N〕.政府公报,1912-09-13.<br /> 〔21〕工商部指令〔N〕.政府公报,1913-02-12.<br /> 〔22〕全国商人参与宪法之请愿〔N〕.申报,1914-01-06(2).<br /> 〔23〕粤省选举之怪现象〔N〕.时报,1913-01-30(4).
[1] 张华腾. 北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21-127.
[2] 阎书钦. 武人与政治:吴佩孚驻湘期间的社会映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28-136.
[3] . 北洋时期的“宣布共和南北统一纪念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37-144.
[4] 余华林. 民初知识青年离弃旧式妻子现象之论争——以郑振埙事件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78-185.
[5] 王晓秋. 《奉系军阀全书》略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187-187.
[6] 戴玉琴周建超. 孙中山现代化模式的构建及其局限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4): 120-123.
[7] 李明伟. 清末民初城市社会阶层嬗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1): 116-121.
[8] 王杉. 民初东北乡村移民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118-122.
[9] 黄敏. 论徐谦的爱国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128-131.
[10] 杨琪. 民国时期的灾害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2): 128-133.
[11] 熊秋良. 论民国初年的选举法[J]. 社会科学辑刊, 0, (): 124-130.
[12] 胡玉海. 近代中国军阀政治的形成及特征[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1): 122-128.
[13] 赵立彬.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革命参与者的抚恤与安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42-148.
[14] 何文平. 民初孙中山流亡日本与“第三次革命”的提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49-160.
[15] 张锐智.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近代中国的宪政走向——基于法律文本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70-7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