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5 ›› Issue (5): 197-203.

• 20世纪中国文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渗透与超越:从战争意识角度理解胡风话语

文贵良   

  1.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62
  • 收稿日期:2005-06-22 出版日期:2005-09-15 发布日期:2018-10-25
  • 作者简介:文贵良(1968-),男,湖南桃江人,文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 Received:2005-06-22 Online:2005-09-15 Published:2018-10-25

摘要: 在20世纪的30、40年代,现实战争的境域是胡风话语的生长境域,战争的日常化和私人化,使得战争成为胡风话语的逻辑起点;同时也使得胡风话语渗透着二元对立的战争思维方式,表现为“我们”体主语和战争术语相结合的话语特征;而胡风以“人民”为中心的战争启蒙观使得胡风话语超越了二元对抗的战争思维。

关键词: 战争意识, 胡风话语, 战争启蒙观

中图分类号: 

  • I206.6

〔1〕胡风. 大众化问题在今天〔A〕. 胡风全集: 第二卷〔C〕.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 505.
〔2〕胡风. 论民族形式问题〔A〕. 胡风全集: 第二卷〔C〕.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 726.
〔3〕〔4〕〔23〕〔24〕〔25〕胡风. 论现实主义的路〔A〕.胡风全集: 第三卷〔C〕.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474, 475, 481, 478, 478.
〔5〕〔7〕〔8〕〔9〕〔10〕〔11〕〔12〕〔13〕〔14〕〔15〕〔16〕〔17〕〔18〕〔19〕〔27〕〔28〕胡风全集: 第九卷〔M〕.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 483, 10, 11, 12, 126, 529, 530, 533,486, 69, 71, 73, 75, 76, 24, 25-26.
〔6〕胡风. 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A〕. 胡风全集: 第三卷〔C〕.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 187-188.
〔20〕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A〕. 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C〕.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21〕胡风. 愿和读者一同成长〔J〕. 七月, 1926, 1(1) .
〔22〕克劳塞维茨. 战争论: 上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46.
〔26〕康德. 答复这个问题: “ 什么是启蒙运动?”〔A〕.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C〕.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22.
[1] 黄万华. 国家认同和世界意识:东北抗日戏剧的新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62-169.
[2] 段从学. 大地,或者说愚昧的意义--论《生死场》的"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70-177.
[3] 黎保荣. 何 为 科 学--中国现代文学"科学"内涵及其演变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95-202.
[4] 冯静. 殖民权力场域与东北现代文学话语建构——以《盛京时报》文艺副刊为考察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74-179.
[5] 张娟. 都市文化语境下的学衡派生存悖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13-217.
[6] 汪沛. 新文化的重释与新倡——“中国新文化百年纪念学术研讨会”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25-228.
[7] 刘东方. “1918年起点说”申议——以《新青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81-187.
[8] 宛小平,朱亚坤. 功利和超功利——基于朱光潜和鲁迅的一场争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88-193.
[9] 刘朝霞. 物化·奴化·异化——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童养媳形象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89-192.
[10] 时世平. 以日为鉴:近代中国文学语言转型的他者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83-188.
[11] . 纪实与回忆:论郭沫若、谢冰莹对从军北伐的不同书写[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70-174.
[12] . 在现代性中开启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75-180.
[13] . 徘徊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李健吾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81-186.
[14] . “民国”的文学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89-195.
[15] 李红梅.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乐天精神[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229-23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