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3 ›› Issue (3): 154-161.

• 诗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高新技术时代经典艺术的命运

张杰   

  1. 武汉大学中文系,湖北武汉430072
  • 收稿日期:2002-09-20 出版日期:2003-05-15 发布日期:2018-10-26
  • 作者简介:张杰(1955-),男,河南鄢陵人,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 Received:2002-09-20 Online:2003-05-15 Published:2018-10-26

摘要: 经典是后天的,它先于其被确认的标准而存在;经典是累积的,文化变迁对新经典的确认建立在与已有经典并存的基础上;经典是统一的,尽管文化的不断变迁会产生风貌各异的经典,但文化精神的一脉相传却使它们具有某种内在统一性。以此为基础来讨论高新技术时代经典艺术的命运问题,可以见出,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对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危及到经典艺术的生存;但是,人们对经典艺术的追求仍在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适应文化变迁需要的新的经典确认原则正在形成,信息技术的内容革命则将为经典艺术提供崭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关键词: 高新技术, 经典艺术, 后现代主义, 大众文化, 信息革命

中图分类号: 

  • I0

〔1〕〔3〕〔5〕〔7〕〔9〕〔16〕〔17〕〔18〕〔19〕〔20〕〔21〕〔22〕〔28〕迈克费瑟斯通.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0. 139, 143, 125, 96, 178, 198, 69,172, 156, 210, 204, 181, 13.
〔2〕〔4〕〔15〕戴安娜克兰. 文化生产: 媒体与都市艺术〔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1. 4, 6, 152-153.
〔6〕〔8〕〔14〕〔27〕波德里亚. 消费社会〔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113, 115, 230-231, 225.
〔10〕〔11〕〔12〕利奥塔. 重写现代性--评利奥塔的知识分子理论〔A〕. 李惠国,等. 重写现代性--当代西方学术话语〔C〕.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13〕肖鹰. 目击时间的深渊--利奥塔美学评述〔A〕. 李惠国, 等. 重写现代性--当代西方学术话语〔C〕.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23〕爱克曼. 歌德谈话录〔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112-114.
〔24〕赫尔穆特施密特. 全球化与道德重建〔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62.
〔25〕邱华栋. 影响下的焦虑与抗争〔A〕. 城市的面具〔C〕. 兰州: 敦煌文艺出版社, 1997. 117.
〔26〕麦克尔卡里瑟斯. 我们为什么有文化〔M〕.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38.
〔29〕张梦阳.从《阿Q正传》看大众文学的严肃性与通俗性〔J〕. 章回小说, 2000, (10) .
[1] 毛宣国. 经学阐释背景下的孔颖达诗学理论及其地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65-176.
[2] 于雪棠. 儒道两种视角的“在宥”阐释——兼及文本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77-185.
[3] 程勇. 论理学文论话语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86-192.
[4] 殷学国. 正名与正谊:"母题"观念的中西形态与方法衍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85-194.
[5] 张江. 文学理论的未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77-183.
[6] 陈军. 自由哲学与文类规则:萨特文类观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84-189.
[7] 章辉. 论文艺与政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68-175.
[8] 高山奎. 政治哲学的“古今”之辩——施特劳斯与科耶夫的三个理论歧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27-32.
[9] 袁立国. 生产方式的正义:马克思正义论的存在论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33-38.
[10] 赵儒煜,阎国来. 产业脆弱性对欧债危机的作用机理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00-108.
[11] 祁志祥. 明代曲学中的本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71-177.
[12] . 文学理论的未来与中国文化诗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42-149.
[13] . “武器论”:19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观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17-220.
[14] . 构建不同于西方诠释学的新诠释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78-187.
[15] 高楠. 从命运神坛走下来的历史生存——就当下文学的工人生活写作而重读《共产党宣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92-19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