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0 ›› Issue (1): 4-11.

• 哲学研究 •    下一篇

儒学的再生是否可能--论儒学的当代命运

唐凯麟1, 曹刚2   

  1. 1.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12;
    2.中南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 收稿日期:1999-10-25 出版日期:2000-01-15 发布日期:2018-11-13
  • 作者简介:唐凯麟(1938-),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哲学史和伦理学原理研究。

  • Received:1999-10-25 Online:2000-01-15 Published:2018-11-13

摘要: 近代以来的思想家们对儒学的当代命运有三种判定:或生,或死,或置于死地而后生。通过追溯儒学的历史命运,批判分析西化论、新儒家的观点,认为儒学的再生重建具有四个方面的可能性,但儒学的再生不是新儒家所谓的"返本开新"的过程,而是一个在中国现代社会改革实践中先破后立的过程。

关键词: 儒学, 命运, 再生

中图分类号: 

  • B26
[1] 晏 辉. 中国形态的现代性:事实与价值的双重逻辑——价值哲学的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2-22.
[2] 于宜民. 构建人类健康共同体视域下社会资本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机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43-153.
[3] 张正光. 重大疫情防控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维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84-191.
[4] 刘平. 背景·命运·前瞻——故宫学与敦煌学的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71-176.
[5] 汪信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真意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5-7.
[6] 李武装.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哲学审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12-16.
[7] 沈湘平.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共同价值的几点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5-10.
[8] 张圆圆. 中国哲学史诠释模式的传统借鉴与当代反思——论《明儒学案》的哲学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36-40.
[9] 张衔, 徐延辰. 最低工资标准的理论依据与定量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95-102.
[10] 陈伟, 桂强. 论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现代性的一维化特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166-172.
[11] 刘培. 经世致用与激励名节——北宋中期的儒学复兴与辞赋创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1): 175-182.
[12] 张登林. 知识者的自我言说——重读民初“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200-203.
[13] 陈景彦, 张锦. 从江户时代年号看日本对儒学文化的吸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146-149.
[14] 刘岳兵. “皇国史观”与宋代儒学的思想纠葛———以《神皇正统记》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165-170.
[15] 李晶. 促进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6): 131-13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