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7 ›› Issue (6): 185-191.

• 财税理论与政策 • 上一篇    下一篇

满族崛起的文化因素

廖晓晴   

  1. 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1
  • 收稿日期:2007-08-07 出版日期:2007-11-15 发布日期:2018-11-15
  • 作者简介:廖晓晴(1958-),男,辽宁沈阳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清代文化研究。

  • Received:2007-08-07 Online:2007-11-15 Published:2018-11-15

摘要: 满族崛起的主要文化因素有四:娴于骑射的尚武精神、以民为本的天命思想、主动学习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开放意识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综而言之,即积极学习以汉文化为主的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和依然保持满族文化中的优势部分,不全盘汉化,实行"强强联合",为己所用,这是满族从崛起到成功的最根本文化原因。

关键词: 清朝, 崛起, 文化

中图分类号: 

  • K249

〔1〕竹书纪年:卷上〔M〕.上海:商务印务馆, 1931 .
〔2〕史记:卷4" 周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 1972 .
〔3〕后汉书:卷85" 东夷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
〔4〕〔7〕北史:卷94" 勿吉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 .
〔5〕〔8〕大金国志:卷39" 初兴风土"〔M〕.北京:中华书局, 1986 .
〔6〕后汉书:卷85" 东夷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
〔9〕清太祖实录:卷1" 甲申年九月甲戌"〔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
〔10〕清太宗实录:卷13" 天聪七年正月庚子"〔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
〔11〕清太宗实录:卷18" 天聪三年三月甲辰"〔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
〔1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满文老档:下册:崇德元年七月〔M〕.北京:中华书局, 1990 .1527 .
〔13〕〔25〕李民:建州闻见录〔A〕.清初史料丛刊〔C〕.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78 .44 , 44 .
〔14〕清史稿:卷85" 礼志" 〔M〕.北京:中华书局,1976 .2557 .
〔15〕清太祖实录:卷2" 乙酉年四月壬寅" 〔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
〔16〕清太宗实录:卷3" 天聪元年年四月辛亥"〔M〕.
〔1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满文老档:上册:天聪六年十一月〔M〕.北京:中华书局, 1990 .256 .
〔18〕清太宗实录:卷23" 天聪九年年六月辛丑"〔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
〔19〕清太宗实录:卷38" 崇德二年年八月丙戌"〔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
〔20〕清太宗实录:卷12" 天聪六年年七月庚戌"〔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
〔21〕黄道周.博物典汇:卷20" 四夷附奴酋"〔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1 .
〔22〕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6 册〔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2180 .
〔23〕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7 册〔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2660 .
〔24〕清史稿:卷232" 范文程传"〔M〕.北京:中华书局, 1976 .
〔26〕清太宗实录:卷32" 崇德元年十一月癸丑〔M〕.
〔27〕〔28〕清史列传:卷4〔M〕.北京:中华书局,1987 .
〔29〕〔30〕天聪朝臣奏议:卷上〔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0 .
〔31〕清史稿:卷114" 职官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6 .
〔32〕清太宗实录:卷9" 天聪五年年七月庚辰"〔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
〔33〕清太宗实录:卷5" 天聪三年八月庚午"〔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
〔34〕清太宗实录:卷12" 天聪六年年七月庚戌"〔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
〔35〕清太宗实录:卷12" 天聪六年壬申年十二月甲子"〔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
〔36〕清太宗实录:卷30" 崇德元年八月丁丑" 〔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
〔37〕明熹宗实录:卷79" 天启六年十二月庚申"〔M〕.台北:"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1984 .
〔38〕钟方.炮图集:卷5〔M〕.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抄本.
〔39〕清太宗实录:卷44" 崇德三年十月丁巳"〔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
〔40〕清太宗实录:卷45" 崇德四年二月癸丑"〔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
〔41〕汤若望, 焦勖.火攻挈要〔A〕.中国兵书集成第40 册〔C〕.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4 .459-460 , 456 .
〔42〕杜家骥.清朝满蒙联姻研究:附录一:满蒙联姻总表〔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594 .
〔4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满文老档:下册:天聪五年正月〔M〕.北京:中华书局, 1990 .1092 .
〔44〕清太祖实录:卷5" 天命二年年四月癸卯"〔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
〔45〕清太祖实录:卷5" 天命二年年四月乙卯"〔M〕.北京:中华书局, 1987 .
〔46〕清史稿:卷234" 孔有德传" 〔M〕.北京:中华书局, 1976 .9397 .
〔47〕清史稿:卷234" 尚可喜传" 〔M〕.北京:中华书局, 1976 .9409 .
〔48〕清史稿:卷234" 祖大寿传" 〔M〕.北京:中华书局, 1976 .9427 .
〔49〕清史稿:卷237" 洪承畴传" 〔M〕.北京:中华书局, 1976 .9467-9468 .
〔50〕〔51〕汉译《满文旧档》〔A〕.清初史料丛刊〔C〕.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79 .29 .
〔5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满文老档:下册:天聪四年四月〔M〕.北京:中华书局, 1990 .1031 .
[1] 黄继刚. 伊西丝的多重面孔:风景诗学的话语建构及其理论面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31-39.
[2] 魏志江. 朝贡之外:论北宋与日本的佛教文化外交[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39-145.
[3] 赵立彬. 礼敬五四:《台湾文化》与台湾光复初期的文化生态[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51-57.
[4] 杨华. “礼崩乐坏”新论——兼论中华礼乐传统的连续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111-120.
[5] 秦明瑞. 政治态度还是政治设想?——论两种社会科学传统中政治文化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56-68.
[6] 许宁. 论新媒介时代小众审美趣味的显性表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92-197.
[7] 张艾莲 刘柏. 文化距离对汇率风险的跨国影响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38-145.
[8] 谭桂林. “佛化新青年”与五四新文学运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31-40.
[9] 谢纳. 作为表征实践的文化空间生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97-201.
[10] 黄寿成. 从慕容燕政权看所谓“五胡乱华”之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119-126.
[11] 孙民. 唯物史观视阈中的文化自信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46-51.
[12] 胡光. “文化法制”的内涵与功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60-164.
[13] 刘方喜. 错位与化解:40年文论三次转向的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11-13.
[14] 王君柏. 文化自觉:寻求中国社会学自身的坐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34-40.
[15] 高小康. 非遗美学:传承、创意与互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177-18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