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9 ›› Issue (4): 119-124.

• 条约体系下的晚清邦交 • 上一篇    下一篇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中法战争期间双方对国际法的不同态度及运用

张卫明   

  • 出版日期:2009-07-15 发布日期:2018-11-22
  • 作者简介:张卫明, 1981 年生, 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 )。

  • Online:2009-07-15 Published:2018-11-22

摘要: 中法战争时期, 中法双方对国际法的态度与运用, 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初识公法的清政府在战前频频引用"公法"评论中法关系, 表现出高昂的国际法意识;在战争中通过公开宣战、保护外侨、要求他国中立等公战程序, 首次集中地运用国际法处理国际关系, 努力维护国家利益。与之相反, 深谙公法的法国却屡违国际法, 其背约肇衅、武装踞港、残暴害敌、虚力封港等一系列强权行径, 对国际法权威和中国主权造成了严重挑衅。总之, 近代国际法对于交战双方而言有着泾渭分明的意义和作用, 体现了中外关系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与矛盾。

关键词: 近代国际法, 中法战争, 主权, 态度, 运用

中图分类号: 

  • K252

〔1 〕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39, 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 年, 第28 页.
〔2 〕《万国公法》, "董小旬序", 同治三年(1864 )刊本.
〔3 〕〔4 〕〔8 〕〔14 〕〔29 〕〔35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法战争》(五),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第92 、199 、115 、413 、349 、411 页.
〔5 〕故宫博物院编:《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4,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67 年, 第37 页.
〔6 〕《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卷9,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67年, 第15 页.
〔7 〕〔33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法战争》(四),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第322 、100 页.
〔9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法战争》(二),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第238 页.
〔10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法越南交涉档》(二), 台北:1983 年, 第775 页.
〔11 〕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36,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 年, 第23 页.
〔12 〕〔62 〕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38,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年, 第26 、25 页.
〔13 〕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0,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 年, 第27 页.
〔15 〕〔17 〕〔55 〕〔56 〕《万国公法》卷4 , 同治三年刊本, 第3 、4 、55 、56 页.
〔16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法战争》(二), 北京:中华书局, 1995 年, 第146 页.
〔18 〕〔23 〕王彦威、王亮编:《清季外交史料》卷45,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7 年, 第13 、14 页.
〔19 〕季南:《英国对华外交(1880 -1885 年)》, 许步曾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年, 第147 页.
〔20 〕W. A. P. Martin , The Awaking of China , NewYork :Double -day, Page &. company, 1907 , pp. 169-170 .
〔21 〕《公法会通》卷9 , 光绪六年同文馆聚珍版, 第19 -20 页.
〔22 〕〔45 〕〔51 〕《公法会通》卷7 , 光绪六年同文馆聚珍版, 第7 、25 、3 页.
〔24 〕顾廷龙、陈亚廉主编:《李鸿章全集》(一),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 年, 第260 页.
〔25 〕〔27 〕《浙东筹防录》卷4 , 光绪十三年刊本, 第2 、23 页.
〔26 〕郭廷以编:《近代中国史事日志》(上), 北京:中华书局,1987 年, 第752 页.
〔28 〕〔32 〕〔59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法战争》(七),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第420 、216 、267 页.
〔30 〕〔34 〕〔42 〕〔52 〕《陆地战例新选》卷1 , 丁韪良译, 梁启超:《西政丛书》, 清光绪二十三年慎记书庄石印本, 第1 、2 、1 、3 页.
〔31 〕《公法会通》卷8 , 光绪六年同文馆聚珍版, 第10 页.
〔36 〕《和战传闻》, 《申报》1884 年7 月16 日.
〔37 〕张佩纶:《涧于集奏议四》, 丰涧张氏涧于草堂刊本, 民国年间, 第16 页.
〔38 〕〔39 〕〔40 〕《万国公法》卷2 , 同治三年刻本, 第33 、35 、38页.
〔41 〕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1 年,第302 页.
〔43 〕〔46 〕郑剑顺:《甲申中法马江战役》,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0 年, 第44 、39 页.
〔44 〕〔49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法战争》(三),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第557 、134 页.
〔47 〕《续述福州战事》, 《申报》》1884 年8 月28 日.
〔48 〕《确电备登》, 《申报》1884 年8 月25 日.
〔50 〕《公法会通》卷10 , 光绪六所同文馆聚珍版, 第16 页.
〔53 〕〔57 〕〔58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法战争》(六),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第134 、134 、135 页.
〔54 〕〔61 〕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海关与中法战争》, 北京:中华书局,1983 年, 第228 、226 页.
〔60 〕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 北京:三联书店, 2002 年, 第193 页.
〔63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卷2 《洋务上》,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2 年, 第27 页.
[1] 秦明瑞. 政治态度还是政治设想?——论两种社会科学传统中政治文化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56-68.
[2] 薛桂芳. 我国海军“软”运用能力的提升——以军事法律顾问的服务保障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121-126.
[3] 邹小站. 清末民初思想话语中的“民权”与“国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56-164.
[4] 张云鹏. 审美态度与意向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88-197.
[5] 胡海峰, 王爱萍. 主权信用评级调整的因素与效应分析——基于穆迪和标普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64-70.
[6] 李志文, 刘文钊. 国家主权视阈下的无居民海岛所有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63-68.
[7] 王淼, 郎雨竹. 改价销售避税的国家税权保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69-73.
[8] 马晓楠. 人民币国际化视角下的黄金储备研究 ——美欧日经验的比较与借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117-121.
[9] 刘丽娜. 我国二战前流失海外博物馆文物回归的国际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1): 63-69.
[10] 张先亮, 贾晓蕾. 城市化进程中外商群体用语现状的考察——以义乌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43-47.
[11] 杨再喜. 宋代接受视野中的“韩柳”并称论及其文化成因[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234-236.
[12] 戴利研. 主权财富基金建立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4-149.
[13] 曲波, 张丽. 国家主权视角下马六甲海峡海盗的惩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114-117.
[14] 李拥军. 卢梭人民主权理论的内在逻辑及其警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96-99.
[15] 于沄. 国际法之民族自决原则适用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56-5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