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9 ›› Issue (6): 142-145.

• 可持续发展论坛 • 上一篇    下一篇

经济转轨的历史性内涵---转轨经济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解读

张丽   

  • 出版日期:2009-11-15 发布日期:2018-11-22
  • 作者简介:张丽, 1970 年生, 经济学博士,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北京100871 )。

  • Online:2009-11-15 Published:2018-11-22

摘要: 经济转轨是人类社会在特定时期发生的重大经济事件, 对于国家政策研究与经济学理论研究提出了挑战性的课题。更为重要的是, 经济转轨使人类历史进程中出现一个"转轨经济"。转轨经济体的存在与内部经济运行规律如同其他经济体(如发达经济体、不发达经济体)一样, 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经济转轨并不是转轨经济的原始起点。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 探讨转轨经济的运行规律需要溯源到1500 年左右在西欧产生的世界经济体系。因此, 针对转轨经济体在实践中的理论需求而言, 研究"经济转轨"需要关注其所具有的历史性内涵。这包括三个方面:经济转轨使转轨经济体历史性地"融入"于世界体系进程之中;转轨经济体需要经济转轨理论的特殊性与经济学理论一般性相关联;转轨经济体为国家兴衰研究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 转轨经济体, 世界体系, 国际政治经济学, 国家兴衰, 历史经验

中图分类号: 

  • F019

〔1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否思社会科学---19 世纪范式的局限》, 刘琦岩、叶萌芽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年, 第272 页.
〔2 〕〔3 〕〔5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所知世界的终结---二十一世纪的社会科学》, 冯炳昆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 第4 、63 -64 页.
〔4 〕〔7 〕〔8 〕王正毅:《世界体系与国家兴衰》,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第42 、79 、92 页.
〔6 〕热若尔罗兰:《转型与经济学》, 张帆、潘佐红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第6 页.
〔9 〕〔12 〕王正毅:《构建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框架---基于四种"关联性"的分析》,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 年第2 期.
〔10 〕格泽戈尔兹W 科勒德克:《从休克到治疗:后社会主义转轨的政治经济》, 刘晓勇等译,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0 年, 第6页.
〔11 〕汪丁丁:《新政治经济学评论》,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年, 第9 页.
[1] 刘震, 曹泽熙. 信息帝国主义解读 ——基于政治经济权力结构和世界体系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111-116.
[2] 谢晓光, 杨玉霞. 东亚区域合作的困境与方向:基于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128-131.
[3] 谢元鲁. 论中国古代国家监察制度的历史经验[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3): 83-8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