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8 ›› Issue (3): 13-16.

• 哲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马克思的劳动观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从阿伦特的视角看

陈高华   

  • 出版日期:2008-05-20 发布日期:2018-11-22
  • 作者简介:陈高华, 1980 年生, 哲学博士,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天津300387)。

  • Online:2008-05-20 Published:2018-11-22

摘要: 一直以来, 人们习惯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与三个组成部分的说法, 只看到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这三个思想根基, 未能注意到马克思始终处身其中的西方思想传统, 尤其是西方政治哲学传统。阿伦特认为, 要正确理解马克思, 就应该把他放回到他自身也矗立其中的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之中, 看到马克思是这一传统最为激烈的、有意识的反叛者, 同时也深深地受到这一传统的限制, 并在这一传统的推动下为极权主义所恶用。而马克思有意识的反叛之所以未能超出这一传统, 就在于他的劳动观。尽管阿伦特对马克思的理解不乏曲解, 但她的解释为我们提示了一种在政治哲学传统中理解马克思的可能路径, 从而为马克思研究打开了一扇门。

关键词: 劳动, 行动, 马克思, 阿伦特

中图分类号: 

  • B505

〔1〕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第7 页.
〔2〕伯尔基:《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伍庆、王文扬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第3 页.
〔3〕Elisabeth Young -Bruehl , Hannah Arend t :For Love of the World ,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 ty Press , 1982 , pp .263-278 .
〔4〕Hannah Arendt,“Karl Marx and the t radition of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 Social Research,(Summer2002), p .277 .
〔5〕Hannah Arendt, The Li f e of the Mind, One/ Th inking, edited by M ary McCarthy, San Diego New York, London :Harcourt Brace & Company, 1977 , p .7 .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第57 页.
〔7〕〔8〕〔9〕〔11〕Hannah Arendt, The Huma n Condi tion,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 hi cago Press, 1958, pp.7 , 124 -5 , 139 -44 ,228 -30, 28-33 .
〔10〕Hannah Arendt, The Origins of Tota litariani sm, London :George Allen &Unw in Ltd, 1958 , preface to the fi rst edition , p .8
[1] 陈高华. 积极生活与劳动辩证法——论阿伦特对马克思的误解及其方法论根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29-35.
[2] 王兴赛. 古典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变奏——青年黑格尔与青年马克思的国家观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36-43.
[3] 沈湘平. 讨论权力与权利问题需要重视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5-11.
[4] 张福运. 抗战后期延安文艺工作者“下乡”运动再认识——社会革命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86-194.
[5] 杨连生, 刘海燕. 马克思的择业观对青年新时代择业的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54-158.
[6] 范玉刚. 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80-190.
[7] 段忠桥. 政治哲学、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唯物史观——与吴晓明教授商榷[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28-38.
[8] 齐勇. 实践哲学古典理想的继承与超越:从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39-46.
[9] 王洪波. 历史唯物主义的公共性维度下主体公共精神的当代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47-52.
[10] 程美东. 从五四时代到新时代——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29-38.
[11] 魏传光. 马克思关于正义的“生产性”重构及其指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73-81.
[12] 孙民. 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旨趣及其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46-52.
[13] 韩震. 新中国70年哲学话语体系的生成与转换[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5-10.
[14] 邓永波. 马克思分工理论与产业重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92-99.
[15] 徐景一 于桂兰. 新时代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创新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20-12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