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8 ›› Issue (3): 205-209.

• 文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由“文本科学”到革命的“修辞学”———伊格尔顿政治批评观的确立

肖寒   

  • 出版日期:2008-05-20 发布日期:2018-11-22
  • 作者简介:肖寒, 1980 年生,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37)。

  • Online:2008-05-20 Published:2018-11-22

摘要: 一切批评在某种意义上都是政治批评, 不同的只是政治内容的差异。基于对批评的政治性传统功能的认识, 以及对“ 文学” 传统观念认识的转变, 伊格尔顿完成了由1970 年代的“ 文本科学” 到1980 年代的革命的“ 修辞学”的转变。“ 修辞学”是一种独特的“ 话语理论” , 它关心的是话语产生的效果以及如何产生这些效果, 其政治性在于揭示所有与权力话语的生产相关的话语实践, 文学、文学理论及广泛的文化实践都在它的批评视野之中。由此, 伊格尔顿的批评理路由传统的文学文本批评走向了广泛的文化批评, 但又形成了不同于他人的文化批评方式。

关键词: 伊格尔顿, 批评, 政治, 修辞学

中图分类号: 

  • I0

〔1〕特里·伊格尔顿:《当代西方文学理论》, 王逢振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年, 第303 页.
〔2〕〔4〕〔5〕Terry Eagleton, The F unct ion of Cri ticism :From the Specta tor to Post -stuctu ralism, London :Verso, 1984 , pp.124 ,9 , 11 .
〔3〕Stephen Eri c Bronner and Douglas Kellner, Cri tical Theory and Society :A Reader,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 p .137 .
〔6〕〔7〕〔8〕〔21〕〔22〕〔23〕〔24〕〔25〕〔26〕〔27〕〔28〕〔32〕〔37〕〔38〕〔39〕〔41〕〔45〕〔46〕〔47〕〔48〕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伍晓明译,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 年, 第213 、214 、214 、10 、13 、12 -13 、10 、11 、14 、17 -18 、18 、214 、224 、225 、225 、230、229 、230 、231 、225 -226 页.
〔9〕〔10〕〔11〕〔13〕Terry Eagleton, Cri ticism and Ideology, London:Verso, 1978 , pp .96 , 43 , 59 , 62 .
〔12〕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 文宝译,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6 年, 第13 页.
〔14〕Terry Eaglet on, Against the Gr ain, London :Verso, 1986 , p .7 .
〔15〕〔30〕〔31〕〔33〕〔34〕〔35〕〔36〕〔40〕〔42〕〔43〕〔44〕特里·伊格尔顿:《沃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 郭国良、陆汉臻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5 年, 第2 、129 、129 、133 、133 、144 、148 、134 、134 、147、149 页.
〔16〕〔17〕〔18〕〔20〕〔29〕David Alderson, Ter ry Eag leto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4 , pp .3 , 3 -4 , 5 , 55 ,56 .
〔19〕Mulhern Francis, The F uture Lasts a Long Time :Essays in Cu ltural Poli ti cs, Cork :Cork Universit y Press, 1998, p.59 .
[1] 黄继刚. 伊西丝的多重面孔:风景诗学的话语建构及其理论面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31-39.
[2] 郇庆治. 环境政治学视角下的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5-12.
[3] 刘亚军. “一带一路”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重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84-188.
[4] 杨 光. “微众”的批评:“微”时代文艺批评的新主体与形态[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66-73.
[5] 段忠桥. 政治哲学、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唯物史观——与吴晓明教授商榷[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28-38.
[6] 王立胜, 郭冠清.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1-18.
[7] 赖大仁. 当代文学阐释论研究中的“本体阐释”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70-178.
[8] 秦明瑞. 政治态度还是政治设想?——论两种社会科学传统中政治文化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56-68.
[9] 刘俐俐. 中国文学场域视野下文学评奖综合考察的理论发现与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53-161.
[10] 鲁绍臣. 《资本论》唯物主义政治哲学的内涵及当代意义探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5-20.
[11] 江河. 海洋争端的司法解决:以大国政治和小国政治的博弈为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92-101.
[12] 孙文宪. “艺术生产”视域中的文学批评——释意场域的构建与批评的生产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83-191.
[13] 毛振阳 乔瑞金. 试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是“新的科学的世界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69-80.
[14] 张遥. 视点转移:从演员导演关注到编剧关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213-216.
[15] 姚文放. 在精神领域进行的意义生产——伊格尔顿的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77-18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