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8 ›› Issue (5): 149-155.

• 历史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读书与救国间的两难:对蔡元培与学生运动关系之考察

严海建   

  • 发布日期:2018-11-26
  • 作者简介:严海建, 1981 年生,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93)。

  • Published:2018-11-26

摘要: 学潮的勃兴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特殊现象, 其社会政治影响甚大, 各方对其褒贬不一。蔡元培作为近代中国学界与教育界的领袖, 处于学潮的漩涡之中, 对学生运动有其特殊的观感, 检视其有关学潮的言行,可见其教育救国的理念决定了其对学潮基本持反对态度, 但也不是一概地反对学潮, 若出于爱国与革命的特殊目的, 仍对学生运动持同情甚或支持的态度。读书抑或救国, 这其中凸显了教育者在面对学生运动时的两难境地。作为横跨晚清民国的一位兼具教育家与革命家角色的学人, 蔡元培对学生运动所持立场的变与不变, 颇能折射出近代中国政治社会的复杂面相。

关键词: 蔡元培, 学生运动, 教育, 救国

中图分类号: 

  • K25

〔1〕蔡元培:《蔡元培口述传略》, 蔡建国编:《蔡元培先生纪念集》, 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 第251 页.
〔2〕蒋维乔:《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 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纪念集》,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第114 页.
〔3〕蒋维乔:《中国教育会之回忆》, 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纪念集》,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第52 页.
〔4〕蔡元培:《在爱国女学校之演说》,《蔡元培全集》第3 卷, 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 第7 页.
〔5〕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 袁进编:《学界泰斗———名人笔下的蔡元培蔡元培笔下的名人》,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1999年, 第439 页.
〔6〕蔡元培:《蔡元培自述》,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第44 页.
〔7〕吴玉章:《纪念蔡孑民先生》, 萧夏林编:《为了忘却的纪念北大校长蔡元培》,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8 年, 第296 页.
〔8〕蔡元培:《致汪兆铭函》,《蔡元培全集》第3 卷, 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 第26 页.
〔9〕〔32〕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蔡元培全集》第6卷, 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 第353 页.
〔10〕蔡元培:《告北大同学暨全国学生书》, 《蔡元培全集》第3卷, 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 第312 -313 页.
〔11〕蔡元培:《去年五月四日以来的回顾与今后的希望》, 《蔡元培全集》第3 卷, 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 第385 页.
〔12〕〔25〕蔡元培:《对于师范生的希望》, 《蔡元培全集》第4卷, 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 第36 页.
〔13〕蒋梦麟:《北京大学与学生运动》, 萧夏林编:《为了忘却的纪念北大校长蔡元培》,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8 年, 第164 页.
〔14〕蔡元培:《为北大讲义费风潮辞职呈》, 《蔡元培全集》第4卷, 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 第270 页.
〔15〕蔡元培:《全国教育会议开会词》, 《蔡元培全集》第5 卷,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 第229 页.
〔16〕〔21〕〔27〕蔡元培:《对于青年运动提案》, 《蔡元培全集》第5 卷, 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 第266 -268 页、第267 页、第265页.
〔17〕左双文、郭秀文、栾成:《“ 九一八” 事变后学生的请愿示威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应对》,《学术研究》2006 年第7 期, 第102 页.
〔18〕《江大学生罢课》,《申报》1928 年4 月22 日, 第11 版.
〔19〕蔡元培:《牺牲学业损失与失土相等》, 《蔡元培全集》第6卷, 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 第151 页.
〔20〕王世儒编:《蔡元培先生年谱》,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 第579 页.
〔22〕高平叔:《蔡元培年谱长编》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年, 第528 页.
〔23〕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论集》,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年, 第152 -153 页.
〔24〕蔡元培:《去年五四以来的回顾与今后的希望》, 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论集》,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年, 第266 页.
〔26〕蔡元培:《对于学生的希望》, 《蔡元培全集》第4 卷, 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 第37 页.
〔28〕〔31〕《蔡元培在北大同学欢迎会之演说》,《民国日报》(广州)1926 年3 月3 日.
〔29〕蔡元培:《中国现代大学观念及教育趋向》,《蔡元培全集》第3 卷, 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 第13 页.
〔30〕蔡元培:《中国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高平叔编:《蔡元培教育论集》,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年, 第408 -409 页.
〔33〕蔡元培:《说青年运动》,《蔡元培全集》第5 卷, 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 第270 页.
〔34〕〔35〕蔡元培:《北大十月二十五日大会演说词》,《蔡元培全集》第4 卷, 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 第274 、275 页.
〔36〕罗志田:《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5 年, 第254 页.
〔37〕蒋梦麟:《学风与提高学术》,《晨报》1923 年12 月2 日.
〔38〕罗志田:《近代中国社会权势的转移: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与边缘知识分子的兴起》, 《开放时代》1999 年第4 期, 第15 -16页.
〔39〕杨荫杭:《老圃遗文辑》, 武昌:长江文艺出版社, 1993 年,第713 页.
〔40〕蔡元培:《辞北大校长职出京启事》, 《蔡元培全集》第3卷, 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 第294 页.
[1] 韩 戍. 从合作走向对抗:九一八事变后的上海学生团体与国民党党部[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187-196.
[2] 张秀武. 同胞结构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35-148.
[3] 蒋宝麟. 晚清科举与学堂并立时期传统教育经费用途的转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67-175.
[4] 严斌剑. 基于代际传递视角的中国教育公平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98-105.
[5] 杨光. 微时代的美育问题及其当代转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201-208.
[6] 杜卫. 论美育的内在德育功能——当代中国美育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之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48-58.
[7] 李玉. 钮永建民众教育思想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5-162.
[8] 田涛. 李慈铭与晚清的天津书院教育——基于《越缦堂日记》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63-168.
[9] 杨轶华.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教育贫困治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72-78.
[10] 彭华民, 冯元. 中国特殊教育福利:从补缺到组合普惠的制度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80-186.
[11] 魏善玲.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东北籍海外留学生的救济——以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留学档案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24-130.
[12] 李宗刚. 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女性作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1): 167-175.
[13] 郑超. 1920年代国民党与青年党关于“党化教育”的论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66-176.
[14] 张涛. 早期美国教育书籍中的孔子形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26-132.
[15] 盛云, 杨连生. 高等教育价值困境探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4): 60-6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