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追求正义是任何政治哲学的共同特性, 但政治社会是以人的美德为目的, 还是人以之实现自身的善的工具, 是规范性政治哲学或描述性政治哲学的分化的伦理根据。规范性政治哲学或者以道德方式确立政治、规范人的行为, 或者从政治出发使道德成为现实的实践。描述性政治哲学从单独个人出发, 描述政治社会如何成于善、立于善而达于善。描述性政治哲学从它的伦理形式上, 能够兼容不同样态的规范性政治哲学同时并存。
〔1〕John 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the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p.3. 〔2〕〔3〕L.T.霍布豪斯:《形而上学的国家论》, 汪淑钧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年, 第11 页. 〔4〕柏拉图:《理想国》, 吴献书译,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29年,第9 章, 第34页. 〔5〕NormanE. Bowie, MakingEthicDecision, NY:McGraw -Hill, Inc.1985, p.12. 〔6〕亚里士多德:《大伦理学》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8 卷, 徐开来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年, 第243页. 〔7〕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8卷, 苗力田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 年, 第4页. 〔8〕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8 卷, 颜一、秦典华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第92、7、98、262页. 〔9〕马基雅维里:《君主论》,潘汉典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年, 第53 -55页. 〔10〕A.麦金泰尔:《德性之后》, 龚群等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 第308 页. |
[1] | 段忠桥. 政治哲学、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唯物史观——与吴晓明教授商榷[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28-38. |
[2] | 袁祖社. 生命安全价值至上:现代公共性社会的生存难题——“新冠”疫情背后的人性与制度伦理考量[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5-11. |
[3] | 欧阳谦. 从“自我”到“他者”的伦理现象学转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74-80. |
[4] | 尚杰. 用形而上学语言否定形而上学——德里达在《暴力与形而上学》中对列维纳斯“他者”的质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81-86. |
[5] | 胡友峰. 论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叙事伦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92-200. |
[6] | 方珏. 基于“他者”问题思考的资本主义伦理——政治批判——论伊格尔顿的“伦理学转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47-55. |
[7] |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30. |
[8] | 晏辉. 伦理辩护与批判:城市化及其伦理后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67-74. |
[9] | 龚群. 也谈何为德性伦理学——兼与陈真教授商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75-80. |
[10] | 王嘉军. 朗西埃对利奥塔崇高美学及法国理论"伦理转向"的批判--兼以列维纳斯哲学对其回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200-206. |
[11] | 郇庆治.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政治哲学基础:方法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5-10. |
[12] | 王雨辰. 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主题与基本特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0-15. |
[13] | 高广旭. 论现代政治的信任难题及其破解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8-23. |
[14] | 许宏香. “尊德性”:王国维美学思想与儒家心性传统的价值关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94-201. |
[15] | 晏辉. 现代伦理精神与法律文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5-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