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4): 220-224.

• 后经济危机中的宏观调控 •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现代文学起点在何时?

严家炎   

  • 出版日期:2010-07-15 发布日期:2018-11-26
  • 作者简介:严家炎, 1933年生,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1)。

  • Online:2010-07-15 Published:2018-11-26

摘要: “五四”文学思潮, 作为文艺复兴以来近代欧洲文学思潮在中国的一种回应, 其起点可上溯到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这个源头上, 存在着三座标志性的界碑:一是黄遵宪《日本国志· 学术志》文学条下用“外史氏”名义所作的一段重要评论, 它提出了“言文合一”的理论主张, 倡导以口头语为基础来形成书面语, 为白话文学开辟了较为宽广的途径。二是陈季同通过法文著作和中文材料, 提出了小说戏剧亦中国文学之正宗、世界文学乃中国文学之参照、倡导大规模的双向翻译等见解主张, 打破了千年来某些根深蒂固的陈腐保守、妄自尊大的观念, 对晚清文学的现代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两部有现代意义的中长篇小说:陈季同1890年出版的法文《黄衫客传奇》和韩邦庆1892年发表的《海上花列传》, 前者在欧洲较有影响, 后者80多年前就已得到鲁迅、刘半农、胡适等多位“五四”先驱者的高度评价, 近年沪地几位学者更对其标志性意义作了相当深入的阐述。三座界碑从理论主张、相互交流、创作成就三个不同方位合力构筑了立体多维的文学新天地,标志着文学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关键词: 言文合一, 世界的文学, 双向翻译, 小说戏剧的文学正宗地位

中图分类号: 

  • I206.6

〔1〕〔2〕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 建设理论集· 导言》, 上海:良友图书公司, 1935年.
〔3〕李华川:《晚清一个外交官的文化历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 第57页.
〔4〕曾朴:《曾朴答胡适书》, 《论翻译》附录, 《胡适全集》第3卷,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年, 第807 -809页.
〔5〕严家炎:《一部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晚清小说》, 《中华读书报》2010年3月17 日国际文化版.
〔6〕海上漱石生(孙玉声):《退醒庐笔记》, 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 1972年.
[1] 王锺陵. 论晚清"文界革命"的孳生过程及其走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135-14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