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8 ›› Issue (6): 193-199.

• 文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的批评性传播与接受形态

赵小琪   

  • 出版日期:2008-11-20 发布日期:2018-11-26
  • 作者简介:赵小琪, 1962 年生, 文学博士,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430072)。

  • Online:2008-11-20 Published:2018-11-26

摘要: 批评性阐释是当代台湾小说在祖国大陆传播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形态。大致而言, 这些批评性阐释又主要可以区分为还原、衍生、创造性三类。还原性批评, 其目的就是要努力消除误解以获得对当代台湾作家、作品的真实把握。衍生性批评, 就是批评家从当代台湾作家、作品的某一点出发, 通过语义联想机制的作用, 由一个基本义向其他意义转移和衍生的批评活动。创造性批评, 主要指大陆批评家以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借助哲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与叙事学、女性主义等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对当代台湾小说进行的全新阐释。

关键词: 台湾小说, 传播, 还原性, 衍生性, 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 

  • I054

〔1〕罗义华:《〈孽子〉批判的指向与力度分析———兼论白先勇创作心理的转变》,《民族文学研究》2000 年第1 期.
〔2〕关士礼:《论古龙小说研究中的一种误读》, 《名作欣赏》2007 年第24 期.
〔3〕曾阳:《论中华文化在台湾小说中的表层对应和深层内涵》,《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1 年第2 期.
〔4〕王宗法:《白先勇的文化乡愁———从〈台北人〉、〈纽约客〉谈起》,《台湾研究集刊》2000 年第3 期.
〔5〕朱双一:《近二十年台湾文学流脉———“ 战后新世代文学”论》,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6〕王淑秧:《海峡两岸小说论评》,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 年.
〔7〕赵朕:《台湾与大陆小说比较论》,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 年.
〔8〕陈思和:《论台湾新世代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当代作家评论》1991 年第1 期.
〔9〕杨匡汉主编:《扬子江和阿里山的对话———海峡两岸文学比较》,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5 年.
〔10〕丁帆:《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论》,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11〕朱双一、张羽:《海峡两岸新文学思潮的渊源和比较》,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2〕黄万华:《东南亚华文文学百年流变的一种轮廓描述》,《世界华文文学论坛》1998 年第2 期.
〔13〕朱立立:《知识人的精神私史———台湾现代派小说的一种解读》,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4 年.
〔14〕黎湘萍:《台湾的忧郁———论陈映真的写作与台湾的文学精神》, 北京:三联书店, 1994 年.
〔15〕刘俊:《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 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 年.
〔16〕黎湘萍:《文学台湾———台湾知识者的文学叙事与理论想象》,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年.
〔17〕于惠东:《铁路·火车·风炉———朱西宁〈铁浆〉中文学意象的现象学分析》, 《山东文学》2004 年第7 期.
[1] 莫凡.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的文化逻辑及其世界历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70-76.
[2] 周艳玲. 移动社交网络公共信息传播的社群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89-97.
[3] 田毅鹏. 社会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3-37.
[4] 高日晖. 《水浒传》传播接受史上的政治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170-175.
[5] 王海兰, 宁继鸣. 基于个体语言技能资本投资特性的语言传播规律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95-100.
[6] 王宏斌. 清代前期禁止烟草政策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154-160.
[7] 张晓玮. 《教育杂志》与近代外国高等教育理念在中国的传播[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1): 146-152.
[8] 杨波. 数字时代录音制作者权利的法律保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98-101.
[9] .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文化冲突与融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51-55.
[10] . 新媒体时代企业整合营销传播问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38-141.
[11] 贾立国. 试论明杂剧与古代侠文化的生存与传播——以叶宪祖《易水寒》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243-246.
[12] 张思宁. 论提升城市文化传播力的方略和措施——兼论沈阳文化建设特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226-228.
[13] 宋玉书. 文化共享仪式与多元解码立场———文学经典影视传播的传播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255-259.
[14] 刘乃歌. 跨文化传播与国家软实力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72-74.
[15] 赵小琪. 30年来当代台港小说在祖国大陆传播与接受的效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202-20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