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4): 21-24.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角 • 上一篇    下一篇

从知性范畴到思辨概念

张宗艳   

  • 出版日期:2011-08-20 发布日期:2019-01-17
  • 作者简介:张宗艳, 1976年生, 哲学博士,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辽宁沈阳110031)。
  • 基金资助:
    辽宁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

  • Online:2011-08-20 Published:2019-01-17

中图分类号: 

  • B516.35

〔1〕〔7〕〔9〕〔10〕〔11〕黑格尔:《小逻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第185、125、328、328、268 页。
〔2〕黑格尔:《逻辑学》下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年, 第246页。
〔3〕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 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年, 第283页。
〔4〕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吴寿彭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年, 第4 页。
〔5〕皮平:《康德的形式学说》, 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 1982年, 第90页。
〔6〕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邓晓芒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年, 第59页。
〔8〕泰勒:《黑格尔》, 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 1984 年, 第227页。
〔1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年, 第182页。
[1] 丁宁. 黑格尔哲学中的证明原则[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32-35.
[2] 孙丽姝. 艺术的生活化与生活的审美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209-211.
[3] 刘彦顺. 论黑格尔美学中的“身体”与“时间性”的缺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212-21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