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1〕陈星博:《强制与遵从:社会管理的实践与逻辑———以北京市收容遣送工作为个案》,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6 年, 第9页。 〔2〕罗德里克? 马丁:《权力社会学》, 丰子义、张宁译, 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1992年, 第92页。 〔3〕欧文? M.费斯:《言论自由的反讽》, 刘擎、殷莹译, 北京:新星出版社, 2005 年, 第26页。 〔4〕奥托? 迈耶:《德国行政法》, 刘飞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第66页。 〔5〕路德维希? 冯? 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 韩光明译,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 第77页。 〔6〕哈特:《法律的概念》, 张文显译,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年, 第193页。 〔7〕弗里德利希? 冯?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王明毅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年, 第210 页。 〔8〕托马斯? 帕特森:《美国政治文化》, 顾肃、吕建高译,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7 年, 第19、52、53 页。 〔9〕弗里德利希? 冯? 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 邓正来译, 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2003年, 第23 页。 〔10〕弗里德利希? 冯? 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二、三卷, 邓正来译,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0 年, 第86 -87页。 〔11〕王名扬:《法国行政法》,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 第174页。 〔12〕霍存福:《权力场———中国人的政治智慧》,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 年, 第344页。 〔13〕詹姆斯? R.汤森、布兰特利? 沃马克:《中国政治》, 顾速、董方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年, 第241 页。 〔14〕托马斯? 戴伊:《理解公共政策》, 孙彩红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第224页。 〔15〕苏国勋、刘小枫:《社会理论的诸理论》,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5 年, 第543页。 〔16〕德博拉? 斯通:《政策悖论———政治决策中的艺术》, 顾建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 第28 页。 〔17〕诺内特、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 张志铭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年, 第16 -17页。 |
[1] | 关保英. 行政行为中的不相关考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52-57. |
[2] | 侯晓蕾, 崔卓兰. 网络式权力结构与我国行政应急主体权力配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96-98. |
[3] | 张锐昕. 电子政府内涵的演进及其界定[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48-51. |
[4] | 崔卓兰, 杜一平. 行政评价法律制度体系标准的具体构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4): 62-65. |
[5] | 赵静波, 张闯. 整合性与平衡性:行政判例制度的价值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87-90. |
[6] | 张健. 网络环境下个性化传媒权的法律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80-82. |
[7] | 杨思斌. 社会救助权的法律定位及其实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1): 46-51. |
[8] | 袁文全, 杨天红. 政府救济大规模侵权的法律考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90-93. |
[9] | 杨海坤. 政府法治论在摆脱“东北困境”中的意义和作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65-71. |
[10] | 刘水林. “基本法”“特别法”“程序法”三位一体立法体系的特别构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72-76. |
[11] | 魏建国. 基于经济要素流动与东北地方法治竞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77-82. |
[12] | 李晓倩, 蔡立东. 我国基金会行政规制模式的转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1): 70-75. |
[13] | 张淑芳. 行政相对人权利拓展的法治理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46-154. |
[14] | 胡光. “文化法制”的内涵与功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60-16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