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理论指导下的宏观调控,实际上存在着一种长期以来一直未曾引起人们注意的系统性偏差。这一偏差的存在,根源于传统理论对总量均衡状态过于粗略的理解。现实经济运行中均衡的供求总量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点,而是一个区间,在传统分析中的总量均衡中心点两侧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 ,这两点界定了一个特殊的总量均衡区间。由于存在“总量均衡区间” ,因而按照传统理论进行总量调控必然存在系统性偏差,为消除这种偏差,必须确立并遵循“上限原则”与“下限原则” ,惟其如此,方有望从根本上提高宏观调控的精度与质量。
中图分类号:
〔1〕大卫. 格林纳韦. 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M〕. 北京: 中国税务出版社, 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 2000. 〔2〕David Begg , St anley Fi sch er, Rudig er Dornbus ch. Economics(Fif th Edi tion) 〔M〕.McGraw - Hil l Book Company 3 1997. 〔3〕Wal t er Nich ol son. Int erm ediat e Microeconomi cs and It s Applicat ion (Eigh th Edi tion )〔M〕. Th e Dryden Press , 2000. 〔4〕St ephen J. Tu rnov sky. Macroeconomi c Anal ysis and S tabi li zati on Policy〔M〕. Camb ridg e: Cambridg e Universit y Press , 1977. |
[1] | 周寂沫, 王冠群. 中央企业“走出去”战略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143-146. |
[2] | 林跃勤. 泡沫风险、宏观调控与持续增长[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158-162. |
[3] | 花蕾. 振兴辽宁装备制造业中的政府管理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107-109. |
[4] | 李晶. 促进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6): 131-136. |
[5] | 郭秀君. 加入WTO与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6): 65-70. |
[6] | 罗勤. 论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4): 97-99. |
[7] | 苏剑. 经济转轨与流动性过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116-1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