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12至1929年晋军的发展历程清楚地表明,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在不同时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袁世凯时期,军民分治之法及巡按使管辖巡防营和警备队的措施,既使地方军队的发展受到限制,又使中央与地方关系在形式上表现为规范化发展;军阀混战时期,由于中央政权稳定性的缺失,以及控制中央政府的各派系坚持军事统一主义,结果导致地方军系的不断膨胀,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无序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中央政府积极调整其地方政策,中央与地方间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协和一致到激烈冲突的过程。这一时期各地方军系的扩充,基本上都是围绕战争这一主题展开的。
中图分类号:
[1] | 王达敏. 40年来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挖潜与突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17-22. |
[2] | 曾业英. 蔡锷一篇鲜为人知的轶文及其价值——《〈中华民国宪法史案〉总序》作者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47-154. |
[3] | 曹辛华. 论民国词集文献的整理及其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184-188. |
[4] | 夏维奇. 晚清民国电报业人事管理制度的现代趋向(1880—1937)[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15-123. |
[5] | 李宗刚. 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女性作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1): 167-175. |
[6] | 周海波. “民国文学”研究提出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193-199. |
[7] | 张武军. 民国机制与延安文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200-217. |
[8] | . “民国”的文学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89-195. |
[9] | 王凤杰. 略论民国时期奉天省农村基层政权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183-186. |
[10] | 龚会莲. 民国时期工业发展绩效刍议(1912 -1936)[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214-219. |
[11] | 肖俊生. 民国传统酿酒业与粮食生产的相依关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139-145. |
[12] | 卢勇. 民国初年学术领域的职业化进程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146-150. |
[13] | 张佳余, 杨才林. 民国时期的社会教育与民众教育概念辨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143-146. |
[14] | 徐树英. 民国时期政党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126-131. |
[15] | 侯德泉侯晚梅. 民国时期国家结构形式的制度选择与实践行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30-13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