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萨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强调了东西方交往的不平等事实,从对马克思有关殖民理论的评述中,萨义德察觉到东方学的视野是基于毁灭和再生的转换, 通过在经济与文化两个领域里分析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萨义德揭示出后殖民主义理论对维护民族文化独立与尊严的积极意义。
中图分类号:
〔1〕〔2〕〔3〕〔4〕〔5〕爱德华· W· 萨义德. 东方学〔M〕. 北京: 三联书店. 1999. 449, 451, 198-200, 416 17. |
[1] | 孙民. 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旨趣及其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46-52. |
[2] | 付文军. 《资本论》与马克思的技术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85-91. |
[3] | 毛振阳 乔瑞金. 试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思想是“新的科学的世界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69-80. |
[4] | 何善蒙. 现实批判与价值重建:阳明的知行合一及其现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27-37. |
[5] | 罗克全. 可能生活的敞开——马克思主义辩证批判的社会正义观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59-65. |
[6] | 李翔. 正义的张力:马克思与阿马蒂亚·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40-48. |
[7] | 唐善林. “生活论美学”话题缘起语境及其价值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194-198. |
[8] | 王兴赛. 作为实践的哲学与世界的哲学化——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哲学思想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118-123. |
[9] | 李彬彬. 社会平等及其实现的路径——重读《神圣家族》对埃德加尔和蒲鲁东的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24-32. |
[10] | 林进平. 马克思以何批判资本主义辨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18-22. |
[11] | 孙亮. 在“哲学与现实”之间重审价值虚无主义的困境——对虚无主义阐释的形而上学路径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29-33. |
[12] | . “资本主体性”批判——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本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5-20. |
[13] | . 马克思资本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意义及其当代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31-36. |
[14] | . 自然权利的历史建构与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29-33. |
[15] | 张继军. 守独务同、别微见显:萨义德的“血亲与姻亲”概念——基于修辞学的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80-8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