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克思分配理论是指导老工业基地分配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马克思分配理论才能保持其实践价值。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一条新原则,也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一大突破。辽宁老工业基地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应尽快落实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深化税制改革,提高企业投资的积极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完善包括农村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
〔1〕张泽荣. 当休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研究〔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4. 〔2〕穆怀中. 国民财富与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M〕.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3. 〔3〕何传启.分配革命—— 按贡献分配〔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1. 〔4〕谢德仁.企业剩余索取权: 分享安排与剩余计量〔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1. |
[1] | 叶初升 陈晓佳. 企业减负政策执行与地方政府配套改革——基于晋升激励下地方官员行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31-144. |
[2] | 程娜. 东北老工业基地智能化转型发展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63-73. |
[3] | 刘水林. “基本法”“特别法”“程序法”三位一体立法体系的特别构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72-76. |
[4] | 乔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国有企业地位及功能变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40-146. |
[5] | 王伟光.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型智库建设——在东北“三省一区”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暨新型智库建设研讨会[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5-8. |
[6] | 任保平.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体制改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21-28. |
[7] | 李政, 于凡修. 东北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33-43. |
[8] | . 东北地区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94-101. |
[9] | 卞地诗, 李兆友. 制度变迁理论视野中的新时期传媒体制变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252-255. |
[10] | 鄂齐, 张玲. 老工业基地中小企业上市如何步入快速道———以辽宁省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150-154. |
[11] | 董经政. 传统工业区改造中城市社会空间的重构———以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60-63. |
[12] | 王一兵, 王恕立. 论老工业基地的衰退机理与振兴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133-135. |
[13] | 毕德利. 辽宁省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政策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148-152. |
[14] | 路通, 刘立. 现代生产服务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地位与对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1): 71-73. |
[15] | 于维同, 王策, 王济渊.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法律环境问题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6): 82-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