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全球化的事实作为经验基础,运用类比的方法建构一个关于社会结构的、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科学理论。一个社会的结构包括社会规则( P)、人口数目( N)、生产力水平( T)、生活空间( V)四个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的效度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较好的检验,为解释、预测包括全球化在内的一些社会现象提供了参考的框架。全球化现象本身是社会的结构自身调整的结果,全球化现象将随着以上几个变量特别是生产力的变化愈演愈烈,在地球给予我们的空间最大值一定的前提下,统一的全球性的社会规则就愈加重要。在很多人看来,网络社会的崛起是全球化现象的一个表现。而事实上,因为网络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行为者的互动空间,对全球化的发展起到了抑制作用。
中图分类号:
〔1〕〔5〕安东尼· 吉登斯. 社会的构成〔M〕. 北京: 三联书店, 1998. 37, 47. 〔2〕文军. 什么是全球化? 〔J〕.中国软科学, 1997, (8): 47-49. 〔3〕皮亚杰. 结构主义〔M〕.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6. 1-11. 〔4〕康德. 任何一种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 148-149. 〔6〕昂利· 彭加勒.科学的价值〔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 3-5. 〔7〕迪尔凯姆.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99. 10. 〔8〕路易丝· 麦克尼. 福柯访谈录: 权力的眼睛〔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152.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88. 〔10〕爱因斯坦晚年论文集〔C〕. 海口: 海南出版社, 2000. 24. |
[1] | 庄友刚. 全球化与区域化:当代城市发展的二重趋势与内在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3-19. |
[2] |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41. |
[3] | 宋全成, 文庆英. 中国老年女性人口的自然特征及社会结构分析——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1): 48-57. |
[4] | 晏辉. 现代伦理精神与法律文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5-10. |
[5] | 宋全成. 论中国投资移民的积极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38-44. |
[6] | 万明. 全球化视野下晚明漳州青花瓷的异军突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121-128. |
[7] | . 社会政策视阈下失独老人社会生活的重新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51-56. |
[8] | . 实践参与、文化圆融、生存规范与法度的主体性自觉——“后全球化时代”①中国价值观念之公共性新规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37-41. |
[9] | . 跨国公司全球化治理模式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32-136. |
[10] | 李政.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与机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141-146. |
[11] | 佟晓梅. 国家安全视阈下中国外语教育政策问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222-224. |
[12] | 潘晓珍. 论全球化进程中我国公民的世界公民权保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67-71. |
[13] | 姜涛. 主体意识的迷津:对西方法学主义的文化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95-98. |
[14] | 刘慧.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安全战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79-82. |
[15] | 倪娜.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困境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13-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