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部经济发展必须走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道路,但资本短缺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必须大力促进民间投资的发展。民间投资在当前遭遇着体制的、政策的和观念的障碍,必须消除或弱化这三大障碍才能使民间投资在西部生态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需要加大对民间投资的信贷支持和税收优惠,启动民间投资的增长,消除所有制歧视。
中图分类号:
〔1〕陈锦华. 在中国投资协会会员大会上的讲话〔J〕. 中国投资, 2001, ( 3) . 〔2〕张卓元. 金融要支持民营高科技企业〔N〕. 人民日报, 2002- 06- 05. 〔3〕杨文秀. 西部如何发展民营经济〔J〕. 西部论丛,2004, ( 2) . |
[1] | 熊琼. 东北老工业基地生态经济发展的环境保护法治方略--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60-66. |
[2] | 张连国. 从传统经济学到生态经济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59-64. |
[3] | 胡仪元. 西部生态经济开发的利益补偿机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81-85. |
[4] | 苏宁. 美国西部开发失误现象及对中国的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4): 158-161. |
[5] | 张立真. 左宗棠与西部经济开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6): 121-125. |
[6] | 胡进祥. 马克思投资理论与当代中国民间投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6): 71-76. |
[7] | 刘永祥. 抗战时期金城银行在西部的经营活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123-127. |
[8] | 刘尊利. 西部大开发战略选择模式之探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5): 42-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