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4 ›› Issue (1): 16-21.

• 哲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费尔巴哈人本唯物主义中的“我— 你”关系— — 兼论对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影响及其限度

周志山   

  1.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 出版日期:2004-02-20 发布日期:2004-02-20
  • 作者简介:周志山(1963- ) ,男,哲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哲学及其当代性研究。

  • Online:2004-02-20 Published:2004-02-20

摘要: 通过“感性- 对象性”学说,费尔巴哈确证了宗教神学和思辨哲学的人本学基础,恢复了人本唯物主义的权威;费尔巴哈通过“你- 我”关系的论证而确立的“类关系”思想,其基本形式是感性直观和人与人对象性关系的当下直接性; 从费尔巴哈“类关系”到马克思“社会关系”之间的理论变革,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自觉追随和批判超越的结果,两者的界限特别体现在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和对待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立场上。

关键词: 人本唯物主义, 类关系, 感性- 对象性, 社会关系

中图分类号: 

  • B516.39

〔1〕〔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59, 56.
〔2〕〔5〕〔9〕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 上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4. 184- 186, 2, 527.
〔3〕〔4〕〔6〕〔7〕〔8〕〔19〕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 下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4. 331, 15, 28, 428, 27,325-326.
〔10〕马丁· 布伯. 我与你〔M〕. 北京: 作家出版社,1992. 41.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60. 450.
〔12〕〔13〕〔17〕〔18〕〔22〕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0. 96, 96, 4, 57-58,96.
〔15〕〔16〕〔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6. 453, 461, 452.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127.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246.
[1] 张昱. 社会工作:从本质上实现人的改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42-49.
[2] 戴景平. 马克思人性论的逻辑体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7-9.
[3] 贺雪峰. 论村级权力的利益网络[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4): 52-5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