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4 ›› Issue (1): 119-125.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东北全面振兴 • 上一篇    

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姚毓春  李 冰   

  1. 吉林大学
  • 发布日期:2024-03-01
  • 作者简介:姚毓春,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冰,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2BJL068)

  • Published:2024-03-01

摘要: 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关键在于找准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着力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以实体经济为载体,以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为内核,以创新引领和协同发展为特征的产业发展结果。东北要把握自身在农业资源、制造业基础、能源基础以及区位条件等方面的优势,明晰自身在新质生产力、创新能力、民营经济、人口和人才方面的劣势,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以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为使命,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以信息化应用作为突破口,依托“一带一路”打造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为此,东北要强化实体经济载体,打牢产业根基;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良性互动发展,提升市场主体地位;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保证产业人才支撑。

关键词: 东北全面振兴;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东北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图分类号: 

  • F121.3
[1] 周凯. 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变迁——基于长三角两省一市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161-165.
[2] 董凤丽, 吕杰. 基于综合结构效益指数的沈阳经济区产业结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130-134.
[3] 孙军, 梁东黎. 开放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及其转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108-111.
[4] 佟岩. 产业结构变革中的辽宁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95-96.
[5] 韩东太, 杨扬. 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关于辽宁经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97-100.
[6] 赵冰梅, 赵榕, 刘海宁. 辽宁产业结构调整中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的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52-54.
[7] 王福君, 宋玉祥. 辽宁中部城市群第二产业结构与素质优化进程中的对策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111-115.
[8] 高煜.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近期研究的述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6): 100-104.
[9] 马强, 远德玉. 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的演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2): 27-31.
[10] 王述英, 蓝庆新. 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1): 46-50.
[11] 何立胜. 产业结构高度化新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1): 178-180.
[12] 杨玉霞. 论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1): 181-184.
[13] 周叔莲, 王伟光. 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4): 70-73.
[14] 王青. 产业结构在经济系统演进过程中所依赖的两条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3): 74-76.
[15] 宋维佳.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82-8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