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人的饭碗,是由庞大人口规模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储备充足、供应充裕,且受国际市场冲击较小,但国内生产和流通方面面临的挑战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其中,区域间的摩擦和利益失衡尤其值得重视。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必须遵循“产粮得益、用粮付费”“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着力形成“双向激励”以调动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积极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基本盘。采用区域平衡产销订单、种植面积指标调剂拍卖、粮食储备和进口配额匹配的指标拍卖,以及市场化运作方案协同的一揽子交易等协调机制与市场化策略,有助于构建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确保省际粮食产销均衡与国家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
[1] | 张占斌.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逻辑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3): 22-30. |
[2] | 杜庆昊. 数字经济赋能东北地区产业升级的逻辑与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3): 39-46. |
[3] | 王晓峰.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2): 125-131. |
[4] | 王媛玉 杨开忠. 数字经济赋能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新空间经济学“4D”框架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2): 132-142. |
[5] | 任保平. 数实深度融合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层次性及其实现机制与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2): 143-151. |
[6] | 苏玺鉴. 培育东北全面振兴的新质生产力:内在逻辑、重点方向和实践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4, 0(1): 126-133. |
[7] | 周绍杰. 构建东北全面振兴的经济地理新格局——基于“哈长沈大”一轴战略的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23, 0(6): 13-24. |
[8] | 赵儒煜. 论东北地区产业选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理论的沿革与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55-66. |
[9] | 李政,杨思莹. 东北地区潜在红利开发与系统性振兴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67-77. |
[10] | 王智勇. 重工业化、城镇化与东北问题——基于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增长的一个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78-91. |
[11] |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6. |
[12] |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29. |
[13] | 王塑峰, 纪玉山. 东北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基于综合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30-41. |
[14] | 陈耀,郑重阳. 时空效应、输出基础与区域经济增长[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74-84. |
[15] | 朱富强. 市场博弈、权力结构与收入分配机制——剖解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85-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