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边境地区开放政策的出台和国际经贸合作的加深,我国边境地区的发展和特殊的地缘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边境城市作为边境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中心,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边境地区的发达程度。口岸经济是边境城市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主要的30多个边境城市中逐渐形成了以边境口岸为依托、边境贸易为主体的经济形式。指标体系及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口岸经济是边境城市经济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张,它们在一定范围内对区域经济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口岸城市应该积极采取对外开放、扩大对外经贸合作、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边境口岸城市为依托的集散中心等举措,充分发挥口岸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辐射效应。
中图分类号:
〔1〕马博:《中国沿边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2〕李铁立、袁晓勐:《辽宁省边境地区与朝鲜经济贸易合作研究》,《东北亚论坛》2004年第2期;满海峰:《“北黄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与中朝边境经济合作发展分析》《韩国学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197-207页。〔3〕张颖:《浅析辽宁对朝边贸发展趋势》,《商业经济》2007年第11期;何晓薇:《打造丹东特色边贸旅游产业的思考》《民族论坛》2011年第6期。 |
[1] | 李异群. 贸易自由化下世界主要产棉国的福利变化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104-106. |
[2] | 李炼, 侯雁, 刘军. WTO自我保护规则的双赢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107-112. |
[3] | 胡北平, 李美红. 发展中国家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要求及改革前景[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113-116. |
[4] | 刘艳梅. 论WTO规则与中国农业对外贸易[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5): 67-71. |
[5] | 汤吉军, 郭砚莉. 沉淀成本与贸易保护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165-167. |
[6] | 邹时荣. 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商业贸易影响的竞争效应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116-120. |
[7] | 方爱华. WTO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回应战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1): 90-94. |
[8] | 孔繁华. 从性质透视我国行政复议立法目的定位——兼与行政诉讼之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50-56. |
[9] | 王玲莉, 刘忠琦.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140-1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