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5 ›› Issue (3): 189-192.

• 经济理论前沿及热点 • 上一篇    

茅坤《史记抄》文学价值探微

王晓红   

  • 出版日期:2015-06-15 发布日期:2015-06-15
  • 作者简介:陈高华,哲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大连116024)。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KS031);大连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DUT13RC〔3〕64)

  • Online:2015-06-15 Published:2015-06-15

摘要: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霍布斯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当代政治哲学中不同类型的思想家那里,因而呈现了一幅霍布斯复兴的景象。阿伦特从其极权主义的经历和反思出发,把霍布斯置于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之中,基于她自身对政治之为一种存在方式的理解,认为他既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哲学家,又是本真意义上的反政治的哲学家。这个判断看似矛盾,却极为敏锐地揭示了经济盛行的社会现代的政治化倾向,也反映了阿伦特重申政治之尊严的匠心所在。

关键词: 阿伦特, 霍布斯, 政治, 反政治

中图分类号: 

  • B565

〔1〕Laura Bazzicalupo, “Hannah Arendt on Hobbes,” in Hobbes Studies, Vol. IX-1996,pp.51-54.
〔2〕拉明·贾汉贝格鲁:《伯林谈话录》,杨祯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77页。
〔3〕Hannah Arendt, “Expansion and Philosophy of Power,”Sewanee Review 54 (1946),pp.606-616.
〔4〕玛格丽特·卡诺凡:《阿伦特政治思想再释》,陈高华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9页。
〔5〕〔6〕〔7〕〔8〕〔9〕〔10〕〔11〕〔12〕〔13〕〔14〕〔17〕〔18〕〔19〕〔20〕〔22〕Hannah Arendt, 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01, pp.123、125、136、137、137、137、147、150、152、139、140、139、142、143、147、137、137。
〔15〕〔16〕〔24〕〔30〕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杨昌裕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31、131、97、3页。
〔21〕陈建洪:《论阿伦特的霍布斯》,《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23〕陈高华:《思考与判断:阿伦特的哲学—政治之思》,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51-63页。
〔25〕〔26〕〔27〕Hannah Arendt, The Human Conditi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8, pp.36, 7, 38.
〔28〕孔新峰:《霍布斯论恐惧:由自然之人走向公民》,《政治思想史》2011年第1期。
〔29〕〔31〕Liisi Keedus, Liberalism and the Question of “The Proud”: Hannah Arendt and Leo Strauss as Readers of Hobbes,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73, no.2 (April 2012).
[1] 吴照玉. 资本主义不平等的根源及其解决路径——皮凯蒂与马克思的分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1-26.
[2] . 场域、惯习与实践活动的“双向模糊关系”——关于布迪厄的实践活动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25-28.
[3] . 评鲍德里亚对时尚的后现代主义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5-10.
[4] 夏莹. 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相互阐释的可能性及其限度——由科耶夫的“误读”所引发的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11-16.
[5] 王雨辰, 万健琳. 卢梭政治哲学的伦理价值向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8-1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卫兴华.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 -14 .
[4]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 -21 .
[5]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 -30 .
[6]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 -41 .
[7]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 -48 .
[8]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 -56 .
[9] 邢雁欣. 从节俭与适度原则解析萨伊消费伦理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7 -61 .
[10] 童敏. 个案工作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中国本土化框架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2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