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4 ›› Issue (1): 1-6.

• 哲学研究 •    下一篇

马克思哲学: 一种价值论哲学

朱鲁子   

  1. 南开大学哲学系, 天津300071
  • 出版日期:2004-02-20 发布日期:2004-02-20
  • 作者简介:朱鲁子(1961- ) , 男, 吉林浑江人,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主要从事现代人生哲学、宗教学研究。

  • Online:2004-02-20 Published:2004-02-20

摘要: 马克思是如何实现人类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的? 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 在经过了20 多年“恢复马克思哲学真精神”、对马克思哲学进行“返本开新”的阐释和解读之后, 对第一个问题我国哲学界已经在学理上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且基本上达成共识: 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具有当代意义和价值的“现代哲学”。可是, 在对具有现代哲学特征的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的具体理解上, 哲学界却出现了以王南的“现代实践哲学”(或“人类学哲学”) 和高清海的“人学”为主要代表的两种各自表述的理论路向。这表明,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属性问题, 迄今仍悬而未决。笔者认为, “现代实践哲学”论与“人学”论是内在一致的, 二者实际上指向的都是一种“价值论哲学”。将马克思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有’‘无’之辨”(即西方哲学中的“存在论问题”) 和以“语言学转向”、“后现代哲学”为标志的现当代西方哲学联系起来, 表明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论哲学。确认马克思哲学的价值论哲学属性, 是时代给中国哲学提出的一个必然要求; 将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种价值论哲学, 就是对第二个问题的合理解答; 确认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论哲学, 其意义相当深远。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价值论哲学, “有”“无”之辨: 现当代西方哲学;

中图分类号: 

  • B018

〔1〕王南. 社会哲学—— 现代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社会生活〔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
〔2〕高清海. 哲学的憧憬〔M〕.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3.
〔3〕文德尔班. 哲学史教程(下卷)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57-58.
〔5〕老子. 道德经: 四十章.
〔6〕〔7〕罗素. 西方哲学史: 上卷〔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6. 79, 111.
〔8〕孙伟平. 事实与价值〔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4.
〔9〕黑格尔. 小逻辑〔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1.192.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96, 128.
〔11〕〔12〕陈晏清, 王南, 李淑梅.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级教程〔M〕. 205- 206, 204, 205, 209-218.
〔13〕阿多尔诺. 启蒙辩证法〔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90. 13.
〔14〕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 后现代状态〔M〕.北京: 三联书店, 1997. 18-19.
〔15〕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M〕. 北京: 三联书店,1999.
[1] 孙民. 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旨趣及其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46-52.
[2] 高文新,苗苗. 中国当代哲学建构方向的思考——从高清海哲学理论创新谈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5-10.
[3] 王南湜. 马克思哲学的近康德阐释(下)——其可能性与限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10-17.
[4] 王南湜. 马克思哲学的近康德阐释(上)——其意谓与必要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4): 5-14.
[5] 张文喜. 马克思政治哲学诸问题及其他面相[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10-14.
[6] 陆杰荣. 形而上学的“在世”规定及其“实践”功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15-10.
[7] 董晋骞. 马克思哲学观的非概念性特点[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9-12.
[8] 李晓元. 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主体化向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5): 17-20.
[9] 孙麾. 学者的社会责任与理论的实现方式[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4-8.
[10] 李文阁. 马克思哲学研究何处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9-12.
[11] 何蔚荣. 哲学话语的失位与复归[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13-15.
[12] 陆俊玉, 张士清. 从解释到批判:马克思哲学当代化的出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1): 39-43.
[13] 安维复. 社会建构主义与网络社会的人学——兼论马克思本体论的社会建构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1): 34-40.
[14] 邹诗鹏. 马克思哲学与人学的内在关联--兼论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现时代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2): 11-1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