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4 ›› Issue (1): 93-97.

• 近世史坛 • 上一篇    下一篇

清末废科举的教育效应

张亚群   

  1.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福建厦门361005
  • 出版日期:2004-02-20 发布日期:2004-02-20
  • 作者简介:张亚群(1961- ) , 男, 安徽庐江人, 教育学博士,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
  • 基金资助:
    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2003B0143)

  • Online:2004-02-20 Published:2004-02-20

摘要: 20 世纪初年科举制的消亡产生了多重教育效应。一方面它改变了教育发展的导向, 在提升学校地位、变革教育体制、转变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促进留学教育等方面,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 在教育转型中,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及改革措施的失当, 对于新式教育的科类与层次结构、区域分布及教育公平等产生了某些负面影响, 对此我们应有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清末, 废科举, 教育效应

中图分类号: 

  • K256

〔1〕严复. 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N〕. 中外日报,1906- 01- 10.
〔2〕学部奏请奖励在京捐款兴学员绅折〔N〕. 政治官报, 光绪三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
〔3〕酌收学费〔N〕. 大公报, 1905- 10- 28.
〔4〕〔9〕吉尔伯特·罗茨曼. 中国的现代化〔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5. 292, 293.
〔5〕汤钦飞, 杨忠红. 清末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J〕.云南社会科学, 1996, (5) .
〔6〕张之洞. 创立存古学堂折〔A〕.张文襄公全集:卷六十八: 奏议六十八〔C〕.
〔7〕朱寿朋. 光绪朝东华录(五)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58. 5676.
〔8〕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M〕. 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85. 71, 61.
〔10〕潘懋元, 刘海峰.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高等教育〔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11〕贺跃夫. 清末士大夫留学日本热透视〔J〕.近代史研究, 1993, (1) .
〔12〕学部考试游学毕业生榜示〔N〕. 政治官报, 宣统元年九月初九日.
〔13〕学部奏准各项学堂招考限制章程折〔N〕. 政治官报, 光绪三十四年四月二十日.
〔14〕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 下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1979. 985.
[1] 〔美〕康文林. 清末科举停废对士人文官群体的影响——基于微观大数据的宏观新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56-166.
[2] . 清末十年新政改革与清朝的覆灭[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58-163.
[3] 周乐诗. 清末小说中的女权乌托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227-231.
[4] 薛勤. 清末民初东北叙事文学的现代文类演进和成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219-222.
[5] 徐爱国. 大陆法系与中国传统法的转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47-51.
[6] 王凤杰, 曲晓范. 清末民初东北私帖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156-160.
[7] 谭玉秀, 范立君. 清末民初奉天东部城市化发展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5): 5-11.
[8] 谭玉秀,范立君. 清末民初奉天东部城市化发展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5): 109-116.
[9] 赵云田. 清末新政期间东北边疆的军事改革[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103-107.
[10] 尹伟琴, 陈琛. 清末日本法学教习来华原因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174-177.
[11] 李明伟. 清末民初城市社会阶层嬗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1): 116-121.
[12] 王鸿卿. "新小说"理论的"文体比较"思维与成就[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1): 160-16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