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既是对历史上关于发展观的思想的继承,又是对中国现今发展问题深入思考的结果,标志着发展经济学关于发展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原则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其精神实质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五个统筹” ,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
〔1〕阿玛蒂亚· 森. 以自由看待发展〔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海因茨· 阿思特. 经济发展思想史〔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3〕吉利斯,波金斯,罗默,斯诺德格拉斯.发展经济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4〕邹薇. 一种新的发展观——兼评发展经济学的前景〔J〕.教学与研究. 2002, ( 3) . |
[1] | 王远. 从“民本”到“人本”——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社会保障思想传统与当代变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54-59. |
[2] | 陈曙光. “小同大异”:马克思人学与费尔巴哈 人学的存在论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5-10. |
[3] | 贺立龙.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与动力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3): 91-93. |
[4] | 鲍振东.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郭明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5-8. |
[5] | 王利民, 于德江. 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民法价值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70-73. |
[6] | 郝春禄. 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中国沈阳报告[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127-129. |
[7] | 鲍振东, 陈萍, 张万强. 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辽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4-4. |
[8] | 贺祥林. 马克思探讨“以人为本”的方法与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8-12. |
[9] | 韩庆祥, 张洪春. 究竟怎样理解以人为本?[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4-13. |
[10] | 张晓芬, 董玉宽. 科学发展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绿色技术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100-102. |
[11] | 贾科. 科学发展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215-217. |
[12] | 赖勤学. 科学发展观的制度构建:公共财政的视阈[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70-75. |
[13] | 鲁献慧. “人的危机”的困境与超越[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6): 8-11. |
[14] | 李丽峰.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公益诉讼制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6): 39-42. |
[15] | 门泉东. 论科学发展观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6): 73-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