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4 ›› Issue (4): 76-81.

• 东北老工业基地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时职工安置问题研究— — 来自阜新矿务局的经验和启示

姜春海, 李姝   

  1.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5
  • 出版日期:2004-08-20 发布日期:2004-08-20
  • 作者简介:姜春海( 1971- ) ,男,山东莱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2BJY065)

  • Online:2004-08-20 Published:2004-08-20

摘要: 职工安置是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时最重要的障碍。职工安置的主要途径是一次性发放经济补偿金或安置费、企业改制重组和产业转型安置以及移交给地方接收安置; 资金匮乏、地方接受能力不足和一次性安置职工再就业困难是职工安置工作的主要难点。短期内,在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优惠的财政、金融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支持下,企业所在的地级市(地区)政府是接受安置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职工的主要力量;长远来看,解决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及职工安置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接替产业,促使地方经济体系成功实现转型。

关键词: 资源枯竭, 国有企业, 退出, 职工安置

中图分类号: 

  • F401

〔1〕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研究课题组. 辽宁煤炭产业转型战略研究〔J〕. 管理世界, 2002, ( 4) .
〔2〕阜新矿务局. 关于平安、东梁、新邱露天矿关闭破产工作情况汇报〔Z〕.2001- 01- 21.
〔3〕阜新矿务局. 对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的建议及需要上级解决的问题〔Z〕.2000- 10- 20.
[1] 叶满城 梅宇航. 纵向国民经济布局下国有企业改革的降成本和创新效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55-160.
[2] 乔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国有企业地位及功能变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40-146.
[3] 朱富强. 产权的人本共进与国有企业改革--基于理论与实践维度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49-57.
[4] . 国有企业性质新论:基于交易费用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13-120.
[5] 王立军, 蔡兴旭. 论中国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退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118-121.
[6] 李政. “国进民退”之争的回顾与澄清———国有经济功能决定国有企业必须有“进”有“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98-102.
[7] 叶满城. 关税壁垒降低、市场竞争与政府的国有企业民营化决策---基于两阶段混合寡头数量竞争框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3): 113-117.
[8] 赵国杰, 白玮, 杜翔, 徐大立.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新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5): 131-132.
[9] 李秀云. 国有企业改革思路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87-190.
[10] 葛扬. 国有企业治理悖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5): 75-79.
[11] 陈良民. 论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5): 80-83.
[12] 刘琦, 岳玉珠. 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经验借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2): 172-174.
[13] 李曦辉. 全球化、国有企业与产业竞争力[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66-70.
[14] 宫秀芬. 国有企业应成为技术改造的主体[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78-80.
[15] 李天舒. 辽宁国有工业布局现状、未来调整方向及对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5): 93-9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