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沪深两所成立后,中国证券市场在政府的强力介入下经历了第一次成长路径变迁,由最初自发演进下的内生成长状态转入了政府推动下的强外生成长状态,这次路径变迁带来了证券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同时也埋下了一些潜在的矛盾和问题,导致市场效率低下。时至今日,要解决中国证券市场效率低下的突出矛盾,推动市场进一步走向成熟,从成长机制上看,有赖于实现证券市场成长路径的回归,重新确立外生机制与内生机制作用对比更为适度的成长机制。为此,必须走市场化的制度创新之路,其突破口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按市场原则放松管制,合理确定各经济主体的市场准入; 二是改造现行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三是疏导证券市场的功能实现机制;四是建立与完善证券市场各项基本制度与配套支持系统;五是建立市场化的集中型国有股权管理体制;六是适时推出新的金融交易工具及交易模式。
中图分类号:
〔1〕张卓元,等. 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与证券市场发展〔J〕. 经济研究, 1999, ( 10) . 〔2〕张杰. 中国金融成长的经济分析〔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5. 〔4〕张育军.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分析〔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5〕胡继之. 中国股市的演进与制度变迁〔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6〕Di rk Will er. Th e Development of Equit y Capi tal Market in Transit ion Economies: Privati zation and Sh arehold er Righ ts 〔M〕.Heidelberg: Ph ysica-Verlag, 1999. |
[1] | 韩文龙. “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企业家精神”的创新组合及其增长效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202-212. |
[2] | 程世勇.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多元利益博弈与制度均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85-93. |
[3] | 崔卓兰, 张继红. 从压制型到回应型:行政法治理模式的转换——群体性事件的行政法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58-63. |
[4] | 徐景一. 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的劳动者权益保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4): 86-90. |
[5] | . 离婚救济法律制度的创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52-56. |
[6] | 杨海瑶. 专利权客体范围的制度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90-92. |
[7] | 宋官东, 吴访非, 李雪. 公共产品市场化的可能与条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53-58. |
[8] | 许莉, 万春.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路径变迁及现实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107-111. |
[9] | 韩刚. 东北三省区域政府合作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92-95. |
[10] | 王家庭, 季凯文. 我国开发区制度创新扩散的微观机理与实证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87-91. |
[11] | 张锋, 胡婉峰. 论我国食品安全的社会性规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5): 74-79. |
[12] | 张吉昌, 孙敏. 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动因及对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2): 116-121. |
[13] | 陈梦根. 转轨条件下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战略步骤与政策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86-91. |
[14] | 胡晓明. 论资本市场信息披露模式的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5): 185-187. |
[15] | 李新安. 中国区域市场化差异的经济效应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3): 78-8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