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4 ›› Issue (5): 188-190.

• 学人论坛 • 上一篇    

论媒体信用

李嘉美   

  1. 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 出版日期:2004-10-20 发布日期:2004-10-20
  • 作者简介:李嘉美( 1974- ) ,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西方哲学研究。

  • Online:2004-10-20 Published:2004-10-20

摘要: 媒体作为社会公器既是自由的,又具有其无法推脱的责任。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价值等因素对媒体信用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社会,制度控制和伦理制约是媒体信用塑造的两个基本层面。

关键词: 媒体, 媒体信用, 公共领域

中图分类号: 

  • B82-02
[1] 李玉. 《申报》对于洋务民用企业的评论——以对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的社评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54-160.
[2] 黄鸣奋. “活法”三义:当代西方新媒体艺术宣言例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75-183.
[3] 程谟刚 常玲. 从中澳媒体发展比较看媒体融合战略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202-206.
[4] 方兴东 陈帅. Facebook-剑桥事件对网络治理和新媒体规则的影响与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102-109.
[5] 李凌燕. 新媒体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话语体系建构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23-27.
[6] . 新媒体时代企业整合营销传播问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38-141.
[7] . 美国主流媒体视野中的中日历史认识问题——以《纽约时报》(1980—2010年)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65-170.
[8] 丁梅芊. 数字技术背景下的艺术价值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241-244.
[9] 卞地诗, 李兆友. 制度变迁理论视野中的新时期传媒体制变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252-255.
[10] 杨仁忠. 公共领域理论范式何以可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1): 26-29.
[11] 郁建兴, 何子英. 政治交往:一种政治沟通的新分析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4-9.
[12] 张涛. 排华酝酿时期美国媒体讽刺话语中的孔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125-131.
[13] 卞地诗, 周斯源. 论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应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44-48.
[14] 徐海燕. 建构和谐社会中的女性和谐发展———对大众传媒中女性性别意识的审视与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56-58.
[15] 刘永文. 晚清报刊小说的传播与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1): 174-17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