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4 ›› Issue (6): 190-190.doi: 1001-6198(2004)06-0190-01
张联
摘要:
中图分类号:
[1] | 于景祥. 《文心雕龙》中的骈文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00-207. |
[2] | 黄万华. 东亚抗日反战文学视野中的东北沦陷时期文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18-226. |
[3] | 冯昊. 论沦陷区文学中的颓废叙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27-233. |
[4] | 王彦龙. 陈云对东北解放区工人运动的贡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38-141. |
[5] | 朱志荣. 论《沧浪诗话》的诗歌语言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78-182. |
[6] | 冯静. 伪满洲国文学书写中的妓女叙事——以《朦胧烟花巷》为个案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205-209. |
[7] | 于景祥. 《文通》骈文批评对《文心雕龙》的师法[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182-185. |
[8] | 冯静. 互文审视与土地意象——《科尔沁旗草原》新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208-210. |
[9] | 闫寒英. 功利与唯美:职场小说中职场与爱情的伦理冲撞[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91-194. |
[10] | . 闻一多与中国新诗同人诗家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80-186. |
[11] | . 从唐诗看浮云意象的佛禅意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97-200. |
[12] | . 同源而异派——古典戏曲理论对诗歌理论的“因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01-206. |
[13] | . 吕天成“当行”观探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96-200. |
[14] | 祁志祥. 明清小说评点的艺术真实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212-217. |
[15] | 李群. 近代中国“悲剧”观的引入、形成与日本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197-2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