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4 ›› Issue (6): 20-26.

• 逻辑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公孙龙子》中的指- 物关系

王左立   

  1. 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300071
  • 出版日期:2004-12-20 发布日期:2004-12-20
  • 作者简介:王左立( 1957- ) ,男,河北任邱人,哲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逻辑哲学与语言逻辑研究。

  • Online:2004-12-20 Published:2004-12-20
  • Supported by: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 2003年度重大项目( 02JAZJD720018)

摘要: 公孙龙的正名理论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对于公孙龙正名理论的解释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公孙龙关于指- 物关系的论述是理解公孙龙正名理论的关键和难点。《公孙龙子· 指物论》中的“物莫非指”表明了公孙龙对指— 物关系的基本看法,在此基础上,公孙龙的正名理论是一种语言意义理论,是先秦思潮的名辨产物。

关键词: 意义理论, 指- 物关系, 名,

中图分类号: 

  • B81-092

〔1〕庞朴. 公孙龙子研究〔M〕. 北京: 中华书局,1979. 21.
〔2〕王王官. 公孙龙子悬解〔M〕. 北京: 中华书局,1986. 49.
〔3〕伍非百.中国古名家言〔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 521-522.
〔4〕金受申. 公孙龙子释〔M〕. 北京: 商务印务馆,1920.
[1] 李西祥. “实体即主体”:齐泽克论作为意识形态的黑格尔本质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13-20.
[2] 刘品新. 论电子证据的真实性标准[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66-78.
[3] 胡疆锋. 通向及物的现实主义——论网络文学的现实转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67-175.
[4] 傅永军. 阐释有限与无限关系的形而上追问[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30-37.
[5] 傅廷中. 国际海事惯例的适用之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06-113.
[6] 齐勇. 实践哲学古典理想的继承与超越:从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39-46.
[7] 童敏. 空间思维的实践转向: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化何以可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93-99.
[8] 孙民. 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旨趣及其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46-52.
[9] 刘贵祥. 科西克对实践概念三种变形的批判及创造性阐发——一种对《具体的辩证法》的新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53-60.
[10] 姜生. 指鹿为龙:汉墓鹿蹻葬仪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121-133.
[11] 李永刚. 政治哲学视域中的人与共同体——论青年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与超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28-35.
[12] 秦明瑞. 政治态度还是政治设想?——论两种社会科学传统中政治文化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56-68.
[13] 鲁绍臣. 《资本论》唯物主义政治哲学的内涵及当代意义探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5-20.
[14] 张曙光. 主体性价值论的建构及其超越——价值哲学的问题意识及学术进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5-14.
[15] 刘进田. 40年来中国价值哲学的思维特征及其时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5-2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