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4 ›› Issue (6): 93-96.

• 古史新论 • 上一篇    下一篇

明代卫学发展述论

陈宝良   

  1.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5
  • 出版日期:2004-12-20 发布日期:2004-12-20
  • 作者简介:陈宝良( 1963- ) ,男,浙江绍兴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社会史、思想史与明清史研究。 〔13〕陈鉴. 修学记〔A〕. 金山卫志(正德朝): 下: 卷一“学校志· 宫墙”〔C〕.上海传真社影印本, 1932. 25ab.

  • Online:2004-12-20 Published:2004-12-20

摘要: 明代的都司儒学与卫学是都司、卫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建于明初洪武年间,至宣德以后显著增加,正统以后进入大规模建设的阶段,至明末,卫所儒学数可考者已达112所。随着卫学的增加,其教育、岁贡制度也在逐步完善,卫学生员数也在快速增长,在当地人户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卫学在提高卫所成员文化水平、为国家输送人才、提升边疆地区文化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关键词: 明代, 卫所, 卫学, 教育, 边疆

中图分类号: 

  • K203

〔1〕李辅,陈绛,等. 全辽志: 卷1“图考”〔M〕. 明嘉靖钞本, 7b; 吕原. 都司庙学碑记〔A〕. 毕恭,任洛.辽东志:
卷2: 建置? 学校〔C〕. 沈阳: 辽海书社《辽海丛书》本,1931- 1934. 17a.
〔2〕明太祖实录: 卷168“洪武十七年十一月庚午条”〔M〕.台北: 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校印本, 1962. 2a.
〔3〕明太祖实录: 卷225“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乙未条”〔M〕. 2b.
〔4〕明太祖实录: 卷239“洪武二十八年夏四月乙亥条”〔M〕. 2a.
〔5〕吴楚材. 疆识略: 卷8“职官部”下: 卫学〔A〕. 子部: 第181册〔C〕.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万历十七
年阳春园刻本. 659.〔6〕倪谦. 倪文僖公集: 卷14“ 宣府新建义学记”〔A〕. 集部: 第1245册〔C〕.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60- 361.
〔7〕徐光启. 重修天津卫学宫旧碑记〔A〕. 薛柱斗,高必大新校天津卫志: 卷4“艺文” 中〔C〕. 1934年铅印本. 16b.
〔8〕康熙. 永宁卫志: 卷2“文教”〔A〕.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 第41册〔C〕. 27.
〔9〕蔡嘉麟. 明代的卫学教育〔D〕. 台北: 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 1998.
〔10〕邓球. 皇明咏化类编: 卷54“学制” 〔M〕.台北: 国风出版社, 1965. 520.
〔11〕当涂县志(康熙朝): 卷20“人物”〔A〕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 第23册〔C〕. 231.
〔12〕海澄县志(崇祯朝): 卷2“学校”〔A〕. 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 第33册〔C〕. 871- 872.
〔13〕陈鉴. 修学记〔A〕. 金山卫志(正德朝): 下: 卷一“学校志? 宫墙”〔C〕.上海传真社影印本, 1932. 25ab.
〔14〕毕懋第, 等. 威海卫志: 卷10“外志? 流寓”〔M〕. 威海九华小学重印本. 1b.
〔15〕明会典: 卷77“贡举? 岁贡”〔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9. 446.
〔16〕陈子龙. 陈子龙集: 卷7“金山卫重修儒学记”〔A〕. 传世藏书? 集库? 别集: 第10 册〔C〕.海口: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6. 57.
〔17〕陈儒.芹山集: 卷2“学政”〔M〕.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8. 199- 204.
〔18〕辽东察院各宗师考取广宁右屯卫学生员清册及历年试题一览〔A〕. 明代辽东档案汇编: 10: 教育304
〔C〕. 沈阳: 辽沈书社, 1985. 1046- 1052.
〔19〕全辽志: 卷2“赋役志”〔M〕. 2a- 10b.
〔20〕宁夏新志(弘治朝): 卷1“户口”、“学校”〔A〕.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C〕. 8b- 9a.
〔21〕徐学聚.国朝典汇: 卷128“礼部26”: 科目〔A〕.宋祥瑞.明清史料丛编: 第8册〔C〕.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6246.
〔22〕晋安州志(嘉靖朝): 卷2“食货志? 惠政”〔A〕.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C〕. 38b- 39a.
〔23〕李调元.制义科琐记: 卷1“卢龙军士”〔A〕丛书集成续编: 第31册〔C〕. 台北: 新文丰出版公司, 1985.17.
〔24〕何乔远. 名山藏? 臣林记? 文苑〔A〕. 宋祥瑞.明清史料丛编: 第7册〔C〕. 5257.
〔25〕贵州通志(嘉靖朝): 卷3“风俗”〔A〕.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C〕. 上海: 上海书店, 1990. 17a-20a.
〔26〕钟芳.筠溪文集: 卷8“读书札记〔A〕. 集部第65册〔C〕.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嘉靖二十七年钟允谦刻本. 37.
〔27〕云南志(正德朝): 卷9“曲靖军民府? 风俗”〔A〕.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C〕. 7b.
〔28〕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光绪朝): 卷371“礼部? 学校? 直隶学额”〔M〕.
[1] 张秀武. 同胞结构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35-148.
[2] 蒋宝麟. 晚清科举与学堂并立时期传统教育经费用途的转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67-175.
[3] 王桂东. 前沿与枢纽:明代中朝交涉与两国边疆地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60-168.
[4] 严斌剑. 基于代际传递视角的中国教育公平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98-105.
[5] 杨光. 微时代的美育问题及其当代转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201-208.
[6] 杜卫. 论美育的内在德育功能——当代中国美育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之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48-58.
[7] 邓涛. 清前期边疆形势与北边长城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203-212.
[8] 李玉. 钮永建民众教育思想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5-162.
[9] 田涛. 李慈铭与晚清的天津书院教育——基于《越缦堂日记》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63-168.
[10] 田雨. 明代前中期北运白粮重役佥征流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156-164.
[11] 杨轶华.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教育贫困治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72-78.
[12] 彭华民, 冯元. 中国特殊教育福利:从补缺到组合普惠的制度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80-186.
[13] 姜海军. 明后期政治变局下心学、理学的消长[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121-125.
[14] 刘晓东. 明初庶吉士制度谫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12-19.
[15] 晁中辰. 明永乐帝为柯枝封山考——以《明史·柯枝传》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20-2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