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5 ›› Issue (1): 170-173.

• 学人论坛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西方后现代派文学的原始情结

刘宁宁   

  1.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鞍山114005
  • 收稿日期:2004-10-15 出版日期:2005-01-15 发布日期:2018-10-23
  • 作者简介:刘宁宁(1963-),女,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欧美文学研究。

  • Received:2004-10-15 Online:2005-01-15 Published:2018-10-23

摘要: 西方后现代派文学所表现出来的原始情结,主要是宿命思想、泛性观念、非社会性的群体(或个人)意识。非理性主义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是西方后现代派文学得以揭示原始情结的理论根源和社会原因。对人类灵魂的探索和社会人文危机的揭示,显示了其历史功绩。但过分的性描写等,却形成了负面影响。

关键词: 西方, 后现代派文学, 原始情结

中图分类号: 

  • I109.5

〔1〕格里耶.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重现的镜子〔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29.
〔2〕约瑟夫·赫勒:第二十二条军规〔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1.
〔3〕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427.
〔4〕〔5〕马塞尔·普鲁斯特.复得的时间〔A〕.《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下册)〔C〕.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427-428.
〔6〕弗吉尼亚·伍尔夫.论现代小说〔A〕.伍尔夫研究〔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523.
[1] 张岩. 中国现代作家的神话书写[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200-204.
[2] 藤田梨那. 日本现代文学中的中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209-214.
[3] 刘宁宁. 论西方后现代派文学的原始情结[J]. 社会科学辑刊, 0, (): 170-17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