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5 ›› Issue (3): 178-182.

• 20世纪中国文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左翼小说叙事模式的发展和演变

李华   

  1. 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 收稿日期:2005-01-13 出版日期:2005-05-15 发布日期:2018-10-24
  • 作者简介:李华(1968-),女,安徽太和人,文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 Received:2005-01-13 Online:2005-05-15 Published:2018-10-24

摘要: 从普罗小说开始,到1936年左联解散,作为30年代小说主潮的左翼小说,其叙事模式有着独特之处。其发展流变中不同阶段存在着有代表性的几个叙事模式——“革命加恋爱”、“速写式”小说及社会剖析小说,从叙事学角度探寻其社会文化意蕴,有益于重新认识左翼小说的价值之所在。

关键词: 左翼小说, 叙事模式, 社会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 

  • I206. 6

〔1〕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57.
〔2〕郁达夫.光慈的晚年〔J〕.现代,1933,3(1).
〔3〕蒋光慈.野祭·书前〔A〕.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第六集〔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1.
〔4〕林伯修.1929年急待解决的几个关于文艺的问题〔A〕.中国新文学系(1927-1937):第1集〔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867.
〔5〕丹仁(冯雪峰).关于新小说的诞生——评丁玲的《水》〔A〕.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第一集〔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6〕茅盾.女作家丁玲〔A〕.茅盾文集:第十九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7〕瞿秋白.《子夜》与国货年〔N〕.申报·自由谈,1933-03-12.
〔8〕茅盾.子夜·后记〔A〕.茅盾文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553.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