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5 ›› Issue (5): 23-31.

• 哲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唯物史观的“修辞学转向”:从技术决定到社会建构

安维复   

  1.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0426
  • 收稿日期:2005-05-10 出版日期:2005-09-15 发布日期:2018-10-25
  • 作者简介:安维复(1960-),男,吉林九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科技哲学、西方科技哲学研究。

  • Received:2005-05-10 Online:2005-09-15 Published:2018-10-25

摘要: 哈贝马斯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为基点重建交往行动理论的唯物史观:他把社会意识区分为社会系统与个人系统的交往与共识,因而成功地将上层建筑转换为主体际性范畴。但哈贝马斯在经济基础领域依然坚持了技术的本质主义和生产力的本原性假设,因而并没有根除经济决定论的哲学根基。社会建构主义批判了技术的本质主义和生产力决定论假设,认为技术是社会群体的“社会建构”。这个命题包含着两个极其重要的结论:其一,技术不是自主的而是社会群体的建构,因此技术以及生产力都不是终极性的决定因素;其二,真正的社会本体不是技术,而是人本身及其社会建构活动。按照这个思路,我们认为可以将唯物史观叙述形式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心理反映论关系,转换为个人系统(社会建构者)-社会系统(社会建构物)之间的社会建构论关系。

关键词: 唯物史观的叙述方式, 技术的自主性, 社会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 

  • B032

〔1〕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第一卷〔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168.
〔2〕〔3〕Andrew Feenberg. From Essenti ali sm t oCons tructivi sm: Philos oph y of Technol og y at th eCross roads 〔EB /O L〕.w w w -rohan. edu /f acul t y /f eenberg / talk 4. /h tml.
〔4〕W. E. Bijker. Shaping Techn ol ogy /Bui ldingSoci et y, Studi es in Soci o-tech ni cal Change〔M〕. Th eM IT Press, 1992. 4.
〔5〕马尔科姆· 沃特斯. 现代社会学理论〔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0. 7.
〔6〕〔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97, 262.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123.
〔7〕安维复. 创新范畴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研究〔J〕. 哲学动态, 2002, (2) .
〔9〕〔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321, 478-479.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423.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上)〔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196-197.
〔12〕〔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38, 82.
[1] 庄友刚. 资本的空间逻辑及其意识形态神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26-31.
[2] 李晓元. 论“人力资源”的第一生产力作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1): 29-3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