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7 ›› Issue (5): 167-171.

• 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 • 上一篇    下一篇

西安事变前后苏联对国共两党政策的转变

王惠宇   

  1.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12
  • 收稿日期:2006-12-28 出版日期:2007-09-15 发布日期:2018-11-15
  • 作者简介:王惠宇(1972-),女,辽宁铁岭人,博士研究生,辽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东北抗战史、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

  • Received:2006-12-28 Online:2007-09-15 Published:2018-11-15

摘要: 西安事变不仅是中国现代史的转折点,也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对华政策的转折点。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在对日本侵华采取"不干涉"政策的同时,主动缓和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但在中国国内两大政治势力--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斗争中,倾向于支持中国共产党。1935下半年以后,由于对中国国内政局的进一步认识及苏联自身所处国际环境的变化,苏联对国共两党的政策发生微妙变化。及至西安事变发生,苏联对华政策急转,公开支持国民党,对中共施加压力,主张和平解决事变。苏联对华政策重心转到国民党政府方面,力促在中国形成以国民党为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关键词: 苏联对华政策, 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政府

中图分类号: 

  • K264.8

〔1〕尹若夫.中俄关系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与苏俄, 1933 , 1(2).
〔2〕朱茂榛.一九三四年苏俄内政外交之转变〔J〕.中国与苏俄, 1935 , 1(2).
〔3〕田保国.民国时期中苏关系〔M〕.济南:济南出版社, 1999 .52 .
〔4〕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二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 .367 .
〔5〕曼努意斯基.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的总结〔M〕.沈阳:东北书店, 1949 .53 .
〔6〕〔7〕〔15〕〔19〕〔23〕〔27〕〔保〕季米特洛夫.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6 , 48 , 49-50 , 60 , 64 , 94 .
〔8〕〔9〕〔10〕秦孝仪.西安事变史料:上册〔M〕.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 1983 .126 , 534 , 535 .
〔11〕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611 .
〔12〕〔1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三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5 , 9 .
〔14〕〔17〕〔20〕列多夫斯基.斯大林与中国〔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1 .265 , 259 , 260 .
〔16〕斯诺.红色中国杂记〔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3 .14 .
〔18〕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电(1937 .1 .19)〔J〕.中共党史研究,1988 ,(3).
〔21〕〔25〕杨奎松.共产国际为中共提供财政援助情况之考察〔J〕.社会科学论坛, 2004 ,(4).
〔22〕李嘉谷.关于抗日战争时期苏联援华贷款问题〔J〕.近代史研究, 1992 ,(6).
〔24〕〔26〕徐则浩.王稼祥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 .190 , 190 .
[1] 何虎生, 闫书华.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研究评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53-58.
[2] 宋海春, 张桂英. 中国共产党行宪能力建设的历史与经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79-83.
[3] 耿化敏. 试论社会主义改造加速完成的动力机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181-185.
[4] 李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37-40.
[5] 刘椿. 抗战前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政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128-134.
[6] 徐畅. 1927— 1949年国共两党农村合作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6): 108-115.
[7] 王惠宇. 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抗战中的历史作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145-153.
[8] 白玮, 常家树.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6): 4-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