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7 ›› Issue (5): 17-20.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角 • 上一篇    下一篇

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主体化向度

李晓元   

  1. 安徽科技学院文法学院,安徽蚌埠233100
  • 收稿日期:2007-06-16 出版日期:2007-09-15 发布日期:2018-11-15
  • 作者简介:李晓元(1962-),男,辽宁辽阳人,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哲学、技术社会学、文化哲学研究。

  • Received:2007-06-16 Online:2007-09-15 Published:2018-11-15

摘要: "马克思哲学主体化"是一个不同于"马克思哲学主体原则"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概念。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研究契机是马克思哲学及其中国化研究在"主体化"理论上的缺席。马克思哲学主体化的结构或进路是由研究者、教育者、学习者和应用者主体化构成的总体化过程。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中国化, 主体化

中图分类号: 

  • B022.2

〔1〕〔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54 , 57 , 72 .
〔3〕吴瑞敏.当代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N〕.光明日报, 2006-08-17 .
〔4〕韩庆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进展〔J〕.哲学研究, 2006 ,(5).
〔6〕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20 .
〔7〕李晓元.共同体人论: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新视域〔J〕.社会科学辑刊, 2006 ,(4).
[1] 张福运. 抗战后期延安文艺工作者“下乡”运动再认识——社会革命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86-194.
[2] 程美东. 从五四时代到新时代——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29-38.
[3] 孙民. 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旨趣及其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46-52.
[4] 莫凡.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的文化逻辑及其世界历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70-76.
[5] 〔澳〕罗兰·博尔臧峰宇, 臧峰宇译, 李萍译校. 马克思主义"暖流"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22-31.
[6] 黄念然. 论"十七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探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3-20.
[7] 黄念然. 论“左联”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探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4): 155-162.
[8] 黎学军.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演进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104-108.
[9] 高文新,苗苗. 中国当代哲学建构方向的思考——从高清海哲学理论创新谈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5-10.
[10] 郭忠义, 张凯.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本质、逻辑进路与现实张力[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30-35.
[11] 王南湜. 马克思哲学的近康德阐释(下)——其可能性与限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10-17.
[12] 王南湜. 马克思哲学的近康德阐释(上)——其意谓与必要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4): 5-14.
[13] 张立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一项思想史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16-21.
[14] 张文喜. 马克思政治哲学诸问题及其他面相[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10-14.
[15] 陆杰荣. 形而上学的“在世”规定及其“实践”功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15-1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