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7 ›› Issue (5): 229-234.

• 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 • 上一篇    下一篇

从传播工具到功能主体--大众传播时代大众传媒与文学的关系

宋玉书   

  1. 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 收稿日期:2007-06-12 出版日期:2007-09-15 发布日期:2018-11-15
  • 作者简介:宋玉书(1955-),女,辽宁丹东人,教授,主要从事传播学研究。

  • Received:2007-06-12 Online:2007-09-15 Published:2018-11-15

摘要: 快速发展的大众传媒不仅以工具的形式为文学的生产、传播以及文本的转换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条件,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力量进入文学内部,以自己的市场化为特征的运作理念、运作方式和审美导向、评价标准影响文学,干预文学的创作、传播与接受,促进文学生产方式、流通方式及消费方式的变革。文学则以开放的意识、亲和的姿态和积极的选择,表达了对大众传播时代文学生存方式与发展模式的理性认同。这既是大众传播时代大众传媒掌控文化领导权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经济时代文学所做出的功利性选择和商业化转向。

关键词: 大众传媒, 文学, 工具, 主体, 干预

中图分类号: 

  • I206.7

〔1〕肖云儒.大众传媒与文艺新变〔N〕.人民日报,2006-09-14 .
〔2〕〔3〕熊召政.传媒时代:作家如何面对〔N〕.光明日报, 2004-10-20 .
[1] 李西祥. “实体即主体”:齐泽克论作为意识形态的黑格尔本质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13-20.
[2] 欧阳友权. 网络文学虚拟审美的娱乐边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59-166.
[3] 胡疆锋. 通向及物的现实主义——论网络文学的现实转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67-175.
[4] 许苗苗. 网络文学与微时代文学的新质[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76-183.
[5] 杜桂萍. 元明清杜甫题材的戏曲重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50-65.
[6] 杨 光. “微众”的批评:“微”时代文艺批评的新主体与形态[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66-73.
[7] 刘阳. 事件的影像—剧场维度与历史主体经验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91-200.
[8] 付立庆. 间接正犯概念的必要性及其具体判断[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78-87.
[9] 赖大仁. 当代文学阐释论研究中的“本体阐释”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70-178.
[10] 刘俐俐. 中国文学场域视野下文学评奖综合考察的理论发现与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53-161.
[11] 王峰. 齐马蓝、布里洛盒子与人类主义艺术的破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70-178.
[12] 鲁绍臣. 《资本论》唯物主义政治哲学的内涵及当代意义探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5-20.
[13] 孙文宪. “艺术生产”视域中的文学批评——释意场域的构建与批评的生产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83-191.
[14] 孙烨. 更多的是“对话”,而非“对峙”——从蒂尼亚诺夫与巴赫金的文学演变观谈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205-209.
[15] 彼得·斯坦纳 姜原2. 文学史上的达尔文主义与反达尔文主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210-21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