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7 ›› Issue (6): 266-268.

• 诗学新义 • 上一篇    下一篇

异国形象研究中的文化透析

杨松芳   

  1.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 收稿日期:2007-03-27 出版日期:2007-11-15 发布日期:2018-11-15
  • 作者简介:杨松芳(1970-),女,辽宁沈阳人,博士研究生,沈阳师范大学外语教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外文化与文学研究和翻译研究。

  • Received:2007-03-27 Online:2007-11-15 Published:2018-11-15

摘要: 在异国形象的创造过程中,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形象是一个文化事实或文化的集体想象,它与一个社会组织、一种文化是不可分的。一切文化在一定时期都可视作一个创造、生产和传送符号之地。同时,书写者自身的文化立场和社会意识形态对建构异国形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研究异国形象实际是在研究这种文化体系之间的力量关系,异国形象是这些力量关系的表述。

关键词: 形象, 异国形象研究, 文化

中图分类号: 

  • G04

〔1〕卡雷.比较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51 .
〔2〕基亚.比较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106 .
〔3〕〔4〕胡戈迪塞林克.有关" 形象" 和" 幻象" 的问题以及比较文学范畴内的研究〔A〕.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80 , 83 .
〔5〕〔6〕达尼埃尔-亨利巴柔.形象〔A〕.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156 , 157 ,158 .
〔7〕〔10〕让-马克莫哈.试论文学形象学的研究史及方法论〔A〕.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17-18 , 26 .
〔8〕达尼埃尔-亨利巴柔.从文化形象到集体想象物〔A〕.孟华.比较文学形象学〔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145 .
〔9〕爱德华萨义德.东方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9 .2 .
[1] 黄继刚. 伊西丝的多重面孔:风景诗学的话语建构及其理论面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31-39.
[2] 魏志江. 朝贡之外:论北宋与日本的佛教文化外交[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39-145.
[3] 赵立彬. 礼敬五四:《台湾文化》与台湾光复初期的文化生态[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51-57.
[4] 杨华. “礼崩乐坏”新论——兼论中华礼乐传统的连续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111-120.
[5] 秦明瑞. 政治态度还是政治设想?——论两种社会科学传统中政治文化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56-68.
[6] 许宁. 论新媒介时代小众审美趣味的显性表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92-197.
[7] 张艾莲 刘柏. 文化距离对汇率风险的跨国影响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38-145.
[8] 谭桂林. “佛化新青年”与五四新文学运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31-40.
[9] 谢纳. 作为表征实践的文化空间生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97-201.
[10] 黄寿成. 从慕容燕政权看所谓“五胡乱华”之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119-126.
[11] 孙民. 唯物史观视阈中的文化自信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46-51.
[12] 胡光. “文化法制”的内涵与功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60-164.
[13] 刘方喜. 错位与化解:40年文论三次转向的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11-13.
[14] 王君柏. 文化自觉:寻求中国社会学自身的坐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34-40.
[15] 叶冲. 从天使到魔鬼:社会实在论视角下的黑客形象变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110-11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