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8 ›› Issue (4): 13-17.

• 哲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哲学通论》的显性逻辑与隐性逻辑

王庆丰   

  • 出版日期:2008-07-20 发布日期:2018-11-26
  • 作者简介:王庆丰, 1978 年生, 哲学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北京10073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讲师(吉林长春130062)。

  • Online:2008-07-20 Published:2018-11-26

摘要: “ 通论类教材” 的出版是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重大的哲学事件, 折射出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学界对自身哲学的反思和对哲学本真状态的理论自觉。不同体例的教科书均以论著者自身对哲学的领悟和把握, 力图把学生引向真正的哲学殿堂。“ 通论类教材”在重新理解哲学的过程当中, 推进了哲学观念变革, 从而以哲学的方式关注了中国的现实, 推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本文仅以孙正聿的《哲学通论》为例, 在剖析其显性逻辑与隐性逻辑的基础上, 揭示其哲学研究范式及其对当代中国哲学的意义。

关键词: 显性逻辑, 隐性逻辑, 《哲学通论》, 哲学观念变革

中图分类号: 

  • B262

〔1〕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2 年, 第2 -3 页.
〔2〕〔4〕孙正聿:《哲学通论》,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第92 、218 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第219 页.
〔5〕〔7〕〔8〕〔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第9 、67 、59 、56 页.
〔6〕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年, 第57 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第427 页.
〔10〕菲迪耶:《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哲学译丛》2001 年第3 期.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