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8 ›› Issue (4): 4-5.

• 哲学 •    下一篇

从“原理”到“导论” :哲学基本观念的变迁

张立波   

  • 出版日期:2008-07-20 发布日期:2018-11-26
  • 作者简介:张立波, 1968 年生, 哲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北京100875)。

  • Online:2008-07-20 Published:2018-11-26

摘要: 从“ 原理” 到“ 导论” 的变迁, 是中国哲学、思想与文化进入“ 后启蒙时代” 的重要标示。孙正聿、王德峰和张世英各自的《哲学导论》, 一方面共同构成了“ 后启蒙”的表征, 另一方面又显示出对“ 后启蒙” 的不同判断、规划和引领。孙正聿的著作以高度见长, 王德峰的著作以力度取胜, 张世英的著作以圆润性为重, 藉由“ 互文性” 的阅读, 哲学对于时代的反思性和引领性得以充分展现。

关键词: 哲学原理, 哲学导论, 后启蒙

中图分类号: 

  • B262

〔1〕维尔默:《论现代和后现代的辩证法———遵循阿多诺的理性批判》,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年, 第149 -150 页.
〔2〕〔5〕〔13〕孙正聿:《哲学导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 第2 、85 、148 页.
〔3〕利奥塔:《非人———时间漫谈》,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年,第26 页.
〔4〕孙正聿:《从体系意识到问题意识———九十年代中国的哲学主流》,《长白学刊》1994 年第1 期.
〔6〕〔7〕〔9〕〔14〕〔16〕王德峰:《哲学导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第281 、66 -73 、278 、270 -271 、279 页.
〔8〕福柯:《何谓启蒙》,《福柯集》,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8年, 第534 页.
〔10〕〔15〕〔17〕张世英:《哲学导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 第233 、405 、409 页.
〔11〕沃林:《海德格尔的弟子们》,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年, 第12 页.
〔12〕奥恩斯坦等:《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第387 -389 页.
[1] . 论毛泽东的现代性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21-25.
[2] 方明. “真”之哲学追问与庄学思想的流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26-28.
[3] 田启波, 郑湘萍. 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嫁接何以可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9-11.
[4] 贺祥林. 马克思探讨“以人为本”的方法与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8-12.
[5] 高云涌. 新时期“讲坛哲学”的哲学观自觉及其解释循环———以前提批判论的哲学观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9-12.
[6] 王庆丰. 《哲学通论》的显性逻辑与隐性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4): 13-17.
[7] 黄杰. 作为生活态度的“真” 、“诚”[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21-25.
[8] 黄琳, 唐孝东. 价值视阈中的传统国民主体性缺失[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30-3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