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8 ›› Issue (5): 7-8.

• 文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陈述“感性”与美学话语社会化

王德胜   

  • 发布日期:2018-11-26
  • 作者简介:王德胜, 1963 年生, 文学博士, 首都师范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89)。
  • 基金资助: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0510)

  • Published:2018-11-26

摘要: 20 世纪90 年代以后, 感性和感性问题进入中国美学理论语境, 带来中国美学的重大改变。陈述“ 感性” 成为独立的美学话语, 打破了长期以来感性仅仅作为美学附属品或防范对象的理论局面, 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美学话语的社会化, 从而也开始打破美学满足于作为超越性精神话语的自我理论限制。美学话语社会化在理论上体现了美学对人的生活现实的直接介入, 也在功能上实现了人的生活现实对美学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 感性, 理性, 美学话语, 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 

  • B83
[1] 童敏. 空间思维的实践转向: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化何以可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93-99.
[2] 程广云. “公有私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所有权和社会所有制设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58-64.
[3] 李翔. 阿马蒂亚·森民主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20-27.
[4] 王孟嘉. 通过司法理性的社会治理——基于社会内部秩序规则引导下的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170-174.
[5] 杨光. 微时代的美育问题及其当代转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201-208.
[6] 谢永康. 康德实践理性概念及其两种批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160-169.
[7] 王国富, 刘羽婷. 生态危机视域下人的感性自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183-188.
[8] 曹晖. 感性、理性和公共性:图像的阐释途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72-178.
[9] 田刚健. 公共阐释论视角下的“俄罗斯理念”演变研究——兼论当代俄罗斯文艺政策的价值导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79-186.
[10] 王德胜. 当下生活的“审美干预”——从重建美学与生活的关系出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190-193.
[11] 聂锦芳. 马克思思想的起源及对其一生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32-39.
[12] 黎保荣. 何 为 科 学--中国现代文学"科学"内涵及其演变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95-202.
[13] 夏庆波. 罗尔斯公共理性的“完善性”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15-20.
[14] 陈立新.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89-97.
[15]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