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9 ›› Issue (2): 70-74.

• 哲学元问题的当代视角 • 上一篇    下一篇

当代传媒形塑集体记忆的方式探析

刘国强   

  • 发布日期:2018-11-21
  • 作者简介:刘国强, 1968 年生, 文学博士, 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重庆400031 )。

  • Published:2018-11-21

摘要: 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 国族身份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而借助现代传媒, 集体记忆已经成为借用历史资源生产当代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传媒形塑集体记忆具有四种方式:真实与建构、记忆与遗忘、延续与调整、分歧与同一。其走向是现实权力和利益因素的体现。

关键词: 集体记忆, 国家认同, 大众媒介

中图分类号: 

  • I206.6

〔1 〕Shafer, Boyd C. , National ism an d Int ernationali sm :Belonging in Human Experi ence. Malabar , FL. :Robert E. Krieger Pub -lishing Company ,1982. p. 88.
〔2 〕Hutchinson, John Anthony ﹠ D. Smith , eds , National ism . Oxford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p. 43.
〔3 〕〔5 〕〔8 〕〔9 〕〔13 〕〔15 〕秦志希、曹茸:《电视历史剧:对集体记忆的建构与消解》, 《现代传播》2004 年第1 期.
〔4 〕苏国勋、张旅平、夏光:《全球化:文化冲突与共生》,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 第420 页.
〔5 〕〔6 〕〔7 〕〔11 〕〔12 〕〔18 〕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7 年, 第47 、48 、45 、59 、33 页.
〔6 〕E. E. Evans - Pritchard . Th e Nuer . Oxford :Oxford Nniversity Press ,1940.
〔10 〕梁启超:《李鸿章传》,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 年, 第199 -200 页.
〔14 〕Schlesinger, P. “On national identity :some conceptions and collective criticized , ”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 1987 , p. 2.
〔16 〕〔17 〕许智霖:《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现代中国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 http :/ /www. lunwenduo.com /n23173c216 . shtml.p236 -237 、230 .
〔19 〕〔20 〕朱大可: 《施琅与郑成功的“历史对决” 》, http :/ /blog. sina.com. cn / s /blog _47147e9 e010003l g. html .
〔21 〕〔22 〕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 司艳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
〔23 〕〔24 〕尼克史蒂文森:《媒介的转型———全球化、道德和伦理》, 顾宣凡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第123 - 124 、85 -86 页 - 124 、85 -86 页..
[1] 杨剑龙. 知青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论新世纪的知青电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84-188.
[2] 高月. 论清代的疆域统合与地方政制变革——以东北地方为讨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152-156.
[3] 何溥滢. 中国民族史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以中国古代民族史事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1): 117-12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