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9 ›› Issue (3): 158-164.

• 都市文化与现代小说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现代都市文学的期诣指数与识名现象---兼论上海作为都市空域的文学意义

朱寿桐   

  • 出版日期:2009-05-15 发布日期:2018-11-21
  • 作者简介:朱寿桐, 1958 年生, 文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澳门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澳门999078 )。

  • Online:2009-05-15 Published:2018-11-21

摘要: 上海自近代以来确乎每每成为文学书写的热点都市, 这其中包含着许多社会心理学的因素, 也有作家的创作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上海所体现的现代市井景象是那么全面、生动, 构成了都市文学的硬件。现代作家首先是将都市作为现实的表现空域, 描写的是一种"此在"的经验, 其次是将都市当做"彼往"的空域, 去对现实的乡土或者人生作对比, 引发出怀念与批判。重要的是, 上海书写在空域背景的处理上还属于期诣空域:是写作者通过人物所期颐并随时准备归诣的所在。此外, 相当多的都市地名景名的如实叙写, 除了强化真实性意味以外, 都能够起着增加阅读的亲切感, 进而加强读者与作家的沟通的积极作用。这便是上海书写的现代识名现象。

关键词: 上海书写, 都市空域, 期诣, 识名

中图分类号: 

  • I206.6

〔1 〕弗里德里希阿斯特:《诠释学》, 洪汉鼎主编:《理解与解释》,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年, 第12 页.
〔2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且介亭杂文二集》,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
〔3 〕赛义德:《叙事与社会空间》, 《赛义德自选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 第220 页.
[1] 黄万华. 国家认同和世界意识:东北抗日戏剧的新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62-169.
[2] 段从学. 大地,或者说愚昧的意义--论《生死场》的"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70-177.
[3] 黎保荣. 何 为 科 学--中国现代文学"科学"内涵及其演变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95-202.
[4] 冯静. 殖民权力场域与东北现代文学话语建构——以《盛京时报》文艺副刊为考察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74-179.
[5] 张娟. 都市文化语境下的学衡派生存悖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13-217.
[6] 汪沛. 新文化的重释与新倡——“中国新文化百年纪念学术研讨会”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25-228.
[7] 刘东方. “1918年起点说”申议——以《新青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81-187.
[8] 宛小平,朱亚坤. 功利和超功利——基于朱光潜和鲁迅的一场争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88-193.
[9] 刘朝霞. 物化·奴化·异化——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童养媳形象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89-192.
[10] 时世平. 以日为鉴:近代中国文学语言转型的他者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83-188.
[11] 梁建先. 论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城绅”叙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201-205.
[12] 宋剑华. 感性与理性:论新文学启蒙话语中的婚姻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168-177.
[13] 贾振勇. 何谓“父亲”?为什么要反对“父亲”?——“五四”时代家庭(族)伦理道德及“父权”观念批判再思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178-186.
[14] 卢永和. 胡怀琛与吴芳吉:超越新旧诗之争的第三种声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187-192.
[15] 周海波. “民国文学”研究提出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193-19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