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9 ›› Issue (6): 25-27.

• 现代性问题反思 • 上一篇    下一篇

胡塞尔现象学中"这个"的澄明

卢永欣   

  • 出版日期:2009-11-15 发布日期:2018-11-22
  • 作者简介:卢永欣, 1978 年生, 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275 ),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8CZX006 )

  • Online:2009-11-15 Published:2018-11-22

摘要: "这个"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 "这个"主要是作为统一的意向对象(意向相关项)而被意指的, 其中涉及到意向结构的分析和意向功能的分析。意识活动是一种超越性的活动, 其结果是作为意识相关项的"这个"最终成了所谓的设定的存在。"这个"在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和本质直观理论中, 得到了更为充分的阐明。至此, 源于亚里士多德, 中经黑格尔的"这个"问题, 在胡塞尔这里基本上告一段落。这其间所经历的诸多哲学变更, 折射出西方哲学从实体主义到主体主义的转向。

关键词: 胡塞尔, 观象学, "这个", 意向相关项

中图分类号: 

  • B516.52

〔1 〕倪梁康:《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 北京:三联书店, 1999年, 第104 页.
〔2 〕〔3 〕〔4 〕〔5 〕〔9 〕胡塞尔:《胡塞尔选集》,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7 年, 第45 、61 、76 、454 、454 页.
〔6 〕倪梁康:《自识与反思》,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年, 第373页.
〔7 〕〔8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2年, 第575 、52 页.
〔10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 年, 第64页.
[1] 张典. 胡塞尔生活世界概念的历史精神[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24-27.
[2] 董晋骞. 现象学逻辑的历史的辩证发展— — 从黑格尔经费尔巴哈到胡塞尔[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5): 20-24.
[3] 张文喜. 论笛卡尔与胡塞尔的身体观及其实践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3): 15-1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