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9 ›› Issue (6): 31-34.

• 现代性问题反思 • 上一篇    下一篇

理解何以可能

李凡   

  • 出版日期:2009-11-15 发布日期:2018-11-22
  • 作者简介:李凡, 1980 年生, 助理研究员, 《社会科学辑刊》编辑(辽宁沈阳110031 )。
  • 基金资助:
    辽宁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

  • Online:2009-11-15 Published:2018-11-22

摘要: 理解是伽达默尔思想的基点, 他的一系列概念诸如"前见" 、"视域融合"、"完全性的先把握"等无一不是围绕着理解这一概念展开的。伽达默尔凭借这一概念完成了人类对世界的把握, 或者换句话说, 他凭借着对理解概念的不同诠释, 实现了解释学从方法论向本体论的转变, 而这个转变也成为其理论区别于传统解释学的特征。因此, 重新审视伽达默尔的理解观, 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他的思想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 研究伽达默尔的理解观, 为解决当代中国存在的精神困境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角度。

关键词: 前见, 完全性的先把握, 理解

中图分类号: 

  • B08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洪汉鼎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345 、345 、345 、357 、361 、363 、364 、364 、364 、339 、370 、380 、380 、344 - 345 、379 、379 、379 、380 、380 、379 、381 页 - 345 、379 、379 、379 、380 、380 、379 、381 页..
[1] 陈定家. 狄尔泰生命阐释学的当代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191-199.
[2] . 哲学解释学与意义的不确定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26-30.
[3] . 理解与认识、理解与欣赏——解释学与哲学、美学研究对象之审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7-20.
[4] 宫瑜. 语言意义理解的有效性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34-36.
[5] 何小青. 对现代奢侈消费的伦理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67-69.
[6] 江怡. 经验与真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19-23.
[7] 刘长明, 苏宝梅. 对节欲的伦理解读与经济评价[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3): 19-2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